中小學語文教育論文

  中小學語文的教育不僅僅是一項工具學科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項人文素質的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多去學習、多去領悟,也要多去調研,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中小學語文教育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簡談》

  【摘 要】中小學語文的教育不僅僅是一項工具學科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項人文素質的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多去學習、多去領悟,也要多去調研,給學生以榜樣、給學生以激勵,同時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注重日常教學生活中的案例引導,爭取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快樂地學習、不斷地進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激勵;習慣;引導;策略

  1 要幫助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甚至可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小學時期孩子們的模仿能力是很高的,也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比如參加某個遊戲,如果有兩個孩子玩得很起勁,那麼其他的孩子就會競相效仿。同樣的,在課堂上,如果大部分孩子都認認真真地聽講、參與教學,那麼,其他學生也會受到影響,去認真地聽講,反之,如果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進入狀態,上課了依然心不在焉,就會影響到其他的學生也“隨大流”了。所以,在課堂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老師走到教室,說了“請安靜,我們上課了”卻依然沒人聽,不妨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某某同學坐得多端正呀,上課最認真了!”教師這樣一說,平時很調皮的那位同學的腰板挺得更直了,“我們都來跟他比比吧!”班裡馬上安靜了,大家都爭著做得筆直筆直的,也都認真地開始上課了。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遵守課堂紀律,也為了更好地組織教學,我還編了許多兒歌,如,“頭要正、胸要挺,手背後、腳放平,眼睛看、耳朵聽,回答問題要大聲!”這首兒歌簡單明瞭,同學們一邊說一邊做,在課堂上確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就會經常去引導孩子,發現他們中做得好的人或事,讓他們向身邊的“好人好事”學習,讓同學們“擇其善者而從之”,這樣,他們彼此之間就會多一些交流,多一些瞭解。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多去引導學生,而不是訓斥或者體罰,相信這也會為他們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

  2 要注意在日常教學中的激勵教育

  我們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來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樣,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學習的天才。特別是由於家庭因素的影響,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學時期孩子們的知識基礎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見多識廣,而有些孩子則孤陋寡聞,所以在教學中,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激勵教育,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對學生公平相待,既愛“白天鵝”,也愛“醜小鴨”。比如,對於膽小的、比較內向的、不敢說話的學生,教師就應該主動和他親近,或者組織學生和他交往,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同樣,在學習上更要循循善誘,用身邊的小榜樣鼓勵他、激勵他,而不要諷刺、挖苦。比如,在一次默寫課上,有的學生基礎好,寫的就很快,而有些學生則基礎較差,對於剛學習的知識掌握較慢,寫得好的學生我就會鼓勵他,或者增添一些新的內容:“哎呀,你寫得全正確,如果把字寫得再工整一點就更好了。”於是,學生就高高興興地回到座位上,重新寫了起來;而對於寫得較差的,我就引導他們:“學習的知識是不是你們沒有認真複習啊?學習要多複習才能掌握知識哦,這次寫不好沒關係,下次可一定要寫好啊!”以此來激勵他們,讓他們“勝不驕敗不餒”,一點一滴地實現學習的進步。在大人眼中,一個鼓勵、一個激勵可能不算什麼,可在孩子心中,那可能就是一次強有力的“援助”,或者一根“救命稻草”,能夠帶動他們走出困境,實現一個跨越發展。

  3 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良好習慣

  我們常說:習慣決定命運,小學時期正是孩子各項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對於他們以後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好習慣會讓一個人受用一生,小學時期孩子們的活動範圍正在從以家庭、校園為中心逐漸向更大的範圍擴充套件,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多參與小夥伴共同玩耍的遊戲,不僅可以讓學生接觸更多的人和事,還可以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為人處世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合作的力量,對於他們的綜合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非常有益於他們的身心發展。同時,培養孩子良好的禮貌習慣在此時也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鼓勵孩子跟別人打招呼問好,鼓勵孩子與別人分享食物和玩具,教給他們一些問候父母的兒歌,讓他們養成尊敬父母的好習慣。另外,也要讓學生形成一個對抗挫折的習慣,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挫折和困難,這時自尊心、意志力和技能都會得到鍛鍊,很多家長誓言不讓寶寶受委屈,其實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是弊大於利,當寶寶遇到困難時,我們要通過形象地示範,讓孩子樹立一種必勝的信念。繼而告訴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去戰勝它,孩子每戰勝一次困難,都會向前邁進一大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對於他們健全人格的完善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教師去認真對待,比如多向前輩們學習,多從網上參考一些案例等等,來加強自身的認識。

  4 要注意日常案例的引導教育

  小學生由於其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有限,教師講述的很多道理孩子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而一旦使用實際生活中的一些案例進行講解,就會便於孩子們認識。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就很注重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再分析,引導孩子們學會更多的道理,積累更多的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比如,班上一個女孩子,平常非常喜歡吃糖,父母怎麼勸都不聽,無奈之下,家長就到小學園向我反映,於是,我就在班上開展了一次關於牙齒健康的專題課,課上就給大家講了一個關於牙痛的故事:小白兔最喜歡吃糖了,可是最近幾天他發現他的牙齒總是莫名其妙地痛,於是他就到醫院檢查,啄木鳥醫生告訴他,由於它吃糖太多了,牙齒都壞了,必須要拔掉……當我講到這裡的時候,我注意到那位女孩子的手捂住了自己的牙齒。講完後,我問小朋友們:誰喜歡吃糖啊?糖吃多了會怎樣啊?小朋友們七嘴八舌,說得可熱鬧了。過了幾天,我和那個孩子的媽媽交流,她媽媽說孩子近來吃糖少了,還說吃多了會牙疼,大夫會把牙拔掉的……可見,這些案例教育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總之,日常的教學中無時無刻發生著各種案例,只要教師多用心就會發現,其實教育孩子最好的素材就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瑣事,注意用日常的案例去引導教育,就會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實現他們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