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的簡介
詩經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
《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但是,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首。
《詩經》中的詩當初都是配樂的歌詞,按當初所配樂曲的性質,分成風、雅、頌三類。
“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諸候國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160篇。佔了詩經的一半以上。與《雅》、《頌》相比,《風》顯得活潑,生活氣息更濃,如開篇《關雎》寫初涉愛河的青年。《氓》寫被丈夫拋棄的女子的哀怨。《靜女》寫戀愛時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小雅”則是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
“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
《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
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
《詩經》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廣泛流傳。是中國幾千年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論語》裡也有“不學《詩》,無以言”的說法,並常用《詩》來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後,它與《書》、《禮》、《易》、《春秋》並稱“五經”。孔子以後的儒家學派人物,都把《詩》當作教本,傳授不絕。雖經秦始皇焚書,但《詩》由於學者的口頭傳誦,得以流傳下來。
《詩經》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代文學影響很大。
《詩經》的表現手法: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