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葉賽寧的簡介

  葉賽寧是二十世紀著名的田園派詩人,他的詩非常優美,深受讀者喜愛,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Сергей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Есенин,1895—1925***,俄羅斯田園派詩人。生於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由富農外祖父養育。1912年畢業於師範學校,之後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廠當一名校對員,同時參加蘇里科夫文學音樂小組,兼修沙尼亞夫斯基平民大學課程。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識勃洛克、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等人,並出版第一部詩集《亡靈節》。1916年春入伍,退伍後與賴伊赫結婚。1925年12月28日拂曉在列寧格勒的一家旅館投繯自盡。

  葉賽寧的文學特點

  十月革命使他的創作發生了根本轉變,他歌頌革命,讚揚工人階級,但從根本上他並不理解革命和蘇維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蕩不羈、玩世不恭的“葉賽寧氣質”,這方面的代表作是組詩《莫斯科酒館之音》***1921——1923***。“葉賽寧氣質”很容易讓人想起浪漫主義時代包孕兩面性的“浮士德精神”,特別是“拜倫式英雄”,它們大致可以看作同一個詩人在不同時代的表現。“葉賽寧氣質”其實是“鄉村最後一個詩人”在時代變遷中發現自己站在時代發展的對立面的獨特表現。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認為:“葉賽寧對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對待一個童話,他像王子伊萬騎著灰狼漂洋過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而鄧肯,如同抓住了火鳥的尾巴。他的詩也是用童話的手法寫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擺開文字陣,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記錄下來。他詩中最珍貴的東西是家鄉的風光,那是俄羅斯中部地帶,梁贊省,處處是森林,他像兒時那樣,用使人眩暈的清新把它描繪了出來。” 葉夫圖申科***1933—— ***則把他稱為“一個最純粹的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詩歌是一種土生土長的現象。葉賽寧的音韻放射著俄羅斯土地結構中所特有的那種礦物的神奇光彩。葉賽寧的詩歌是俄羅斯大自然,俄羅斯語言***包括童話、歌謠、鄉村民歌、諺語和俗語、遠古時代部分流傳下來的咒語、哀歌、儀式歌曲***所獨有的產兒。” 他們對葉賽寧的把握無疑是極其精到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擺開文字陣,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記錄下來”正是“葉賽寧氣質”在其詩歌創作的兩種不同表現。而他之所以被稱為“一個最純粹的俄羅斯詩人”正是由於葉夫圖申科從深層次上把握住了導致“葉賽寧氣質”的成因:出於對俄羅斯鄉村的執著眷戀而不能認同現代文明的強大推進及其對鄉村的破壞。如果說普希金是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為爭取民族自由鼓與呼的詩人,那麼葉賽寧無疑在有意無意之中充當了一個時代的“反面角色”,他強烈渴望保留的是特定時代的地域文化,高爾基在分析他的死因時就認為他死於城鄉文明的衝突,這個判斷是相當深刻的。葉賽寧與白銀時代的其他詩人不同的一點是,在十月革命之後他沒有流亡國外,象吉皮烏斯等人那樣發誓與十月革命勢不兩立。除了與鄧肯出遊的那兩年,他一直固守在俄羅斯土地上。然而,現實的發展越來越讓他感到痛心:“在蔚藍色田野的小徑上,/很快就會出現鋼鐵的客人。/朝霞浸染的燕麥,/只剩下一些乾癟的籽粒。//陌生的死氣沉沉的打穀場,/給你唱的歌不會使你獲得生命!/只有那些馬匹和燕麥/將為年老的主人憂傷。”在《四旬祭》中,他直接用“鐵馬”***即火車***與活馬競賽的典型場景來體現這種衝突。和他生活在同時代並有交往的帕斯捷爾納克對葉賽寧充滿了理解的同情:“葉賽寧的風景詩的地位,在他的作品為現代大都市的迷宮取代了。一個當代人的孤獨的靈魂在這個迷宮裡迷失了方向,破壞了道德,他描繪的正是這種靈魂的激動的,非人的悲慘狀態。”

  葉賽寧被稱為什麼

  很多人對葉賽寧做過研究,所以對葉賽寧的評價有很多。葉夫圖申科稱葉賽寧是“一個最純粹的俄羅斯詩人”。因為他認為葉賽寧的詩歌是一種土生土長的現象。詩歌的音韻放射著俄羅斯土地的神奇色彩,充滿著俄羅斯大自然的味道。而且葉賽寧的詩歌中有很多俄羅斯的語言,如童話、歌謠、民語、俗語等,所以葉賽寧是俄羅斯的獨產兒。葉夫圖申科之所以能這麼透徹的分析葉賽寧的詩,主要是因為他了解了葉賽寧氣質和葉賽寧氣質形成的原因,那就是葉賽寧對俄羅斯鄉村有著濃濃的眷戀。

  美國斯洛寧曾稱讚葉賽寧是一位以牧羊人的天真爛漫的眼光來觀察大自然的詩人,因為葉賽寧的自然詩可以給人帶來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葉賽寧將自己完全置身於大自然之中,用心的體會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所以他捕捉到了俄羅斯大自然的鄉土氣息,然後用無比清新的詩句描繪出了大自然的萬千氣象。

  葉賽寧還被稱為是俄羅斯天才抒情詩人,是俄羅斯田園風光的代表,也是俄蘇詩歌的重要奠基人,在世界的各國,葉賽寧都享譽盛名,有很多學者都為葉賽寧的詩歌痴迷,他的詩歌作品也被翻譯成很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流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