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寓言故事

  成語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講述一些道理。成語就是有道理的詞語,它奠基著我國的文化之熙。這些喜聞樂見的成語故事很簡短,含著的道理卻很深刻,這就是寓言。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篇1:夜郎自大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裡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囉!”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篇2:仙人指路

  位於雲谷寺至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巔,其狀似身著道袍的仙人,他一手舉起,似為遊客指引進人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頗負盛名,不僅僅在於外形酷似,而且因為有一段對世人頗有啟發作用的故事。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位兩歲能文、四歲會武的神童,只因後來科場失意,擂臺負傷,改行經商後又把老本蝕光,在走投無路時就奔赴黃山來尋師訪仙。哪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一個藥農、樵夫的蹤影也沒見到。乾糧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爛了就披樹皮、樹葉。漸漸地變得骨瘦如柴,一天終於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過了多久,來了一位身背蔑簍,腳著山襪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過來,問明情況後,老人哈哈一笑說:“你怎麼聰明反被聰明誤呢?哪裡有什麼神仙,你快回家去找個力氣活幹幹,免得把一條命丟在這荒山野嶺白白餵了豺狼虎豹。”說完還送些野果給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話是對的,就千恩萬謝地辭別了老人。

  沒走多遠,猛一下醒悟過來:“我跑遍全山連個人影也沒見過,那老漢分明就是仙人。”他回頭就追,追上老人後就雙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給指引一條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說:“我哪裡是什麼神仙。實不相瞞,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這才看破紅塵.隱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見老漢風度不凡,氣宇若仙,決心拜老人為師,苦苦哀求不止。誰知等他抬頭再看時,這老人卻變成了一塊高大魁偉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頭前百拜千叩,忽然石頭人肚裡發出聲音:“踏遍黃山沒見仙,只怪名利藏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你餘生賽神仙.”

  神童最終還是聽信了仙人的話,後半生不但成家立業,而且日子過得很火紅。難怪清人曹來複以詩記之:“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請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處指迷途。”在人勝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橋仰視,仙人指路石的形狀又變成了喜鵲,旁有一棵青松,狀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稱“喜鵲登梅”。

  篇3:田忌賽馬

  田忌與齊公子賽馬,屢賽屢敗,心裡頗不服氣,召集眾謀士和眾食客說:“想我是堂堂的齊國大將軍,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現如今卻在賽馬場上屢戰不勝,威風掃地,臉面全無,眾客有何妙計?能使我們贏得比賽呢?”眾人紛紛上前獻計獻策。

  謀士甲獻計說:“賽馬,馬的腳力當然是取勝的關鍵因素,我們的賽馬與齊公子的賽馬實力確實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們可以從秦、趙、楚等大國選購精馬良駒參加比賽,何愁不能贏得比賽呢?此謂引進‘外援’之計也。”田忌以為然,便派謀士甲用重金從秦、趙、楚等國購得良馬數匹。

  到了比賽日,齊王、齊公子和田忌及眾將相都坐在看臺上看賽馬比賽,田忌見自己的賽馬體格碩大,而齊公子的賽馬小而精瘦,心中暗喜。然而賽馬場上風雲突變,齊公子的賽馬迅如疾風,快如閃電,三場比賽很快搞定,齊公子輕鬆贏得比賽。田忌暗自叫苦,齊公子得意地介紹:“我的賽馬,看起來瘦小,然而卻是從北方胡地引進的胡馬,腳力極佳,非中原之馬可同日而語也。”

  田忌賽後立即召集眾人商量對策,謀士乙進言道:“我們的賽馬是與齊公子的賽馬有差距,但也就在伯仲之間,有時也就是差之毫釐而輸掉了比賽,我們可以花重金買通裁判官,讓他們在比賽中幫我們的忙,此謂‘黑哨’之計也。”田忌覺得這個方法似乎不太文明,有些猶豫不決,謀士乙又說:“比賽好比打仗,以勝利為目的,何必計較不擇手段呢?”田忌想想也沒有別的再好辦法了,於是就派謀士乙送重金於裁判官。

  又到了比賽日,第一場上等馬比賽,齊公子賽馬以較大優勢取勝,裁判不好瞎判,只得判齊公子勝。第二場中等馬比賽,兩馬不分先後衝線,裁判判田忌勝。第三場下等馬比賽,到了決勝局,比賽的賽點,比賽十分激烈,齊公子求勝心切,竟不顧公子身份,帶著眾將相到終點裁判處看比賽,裁判在眾目睽睽之下,又迫於齊公子的壓力,當然不敢瞎判,只得按實判齊公子勝。這樣齊公子三局兩勝贏得比賽,田忌惜敗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