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發醫學職稱論文
醫學論文的撰寫者在實際過程中知識廣度和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醫學科學自身的結晶。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肺病使用溫熱藥
【關鍵詞】 肺病 溫熱藥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氣候特點溫熱潮溼,依中醫“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治則,又受西醫抗生素治療的影響,該地區治療肺病以使用清熱解毒寒涼藥為主,常用“黃芩、金銀花”之類,而“麻黃、桂枝”之類辛溫熱藥則因懼其溫熱之性而少有人使用。
然而臨床上當用溫熱藥之肺病不在少數,醫者應以“有是證,用是方”、“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為原則,不必拘泥於“三因制宜”,更不應中藥西化而妄用寒涼。
1 感 冒
此病溫熱藥使用甚多,凡有“惡風”者皆需配合“荊芥、防風”等辛溫解表藥,否則達不到“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的治療效果,一味辛涼只會“冰伏”邪氣,表證雖除,變生咳喘。
此病尤以“惡寒、身痛”為典型症狀,或伴“發熱、清涕”,若見上證為主,不論何季節,皆需辛溫之品為主導,“荊防敗毒散或三拗湯”為代表方劑加減。發熱者重用柴胡,伴咽痛者酌加雙花、連翹,長夏季節暑溼當令配合“香薷飲”使用,其效如鼓應桴。
2 咳 喘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此古訓人盡皆知,然而時至今日,多數醫者,對存在感染時仍習慣以西醫的思路使用清熱化痰藥抗感染治療,而忽視了辨證治療。實際上“溫化痰飲”、“甘溫除熱”、“煨膿長肉”等看似有反常規的治療方法,正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精華所在。
治療咳喘,明確是否痰飲作祟,是辨證的一個主要內容。“吐痰稀白,胸悶納呆,或伴浮腫,喜飲溫水,飲後噁心,舌苔膩水滑”者當考慮痰飲存在,寒涼藥或可起一時之效,但痰飲未化勢必病情纏綿反覆,故需堅持“溫藥和之”原則,以“小青龍湯”加減治療,有時甚至需加附子以助溫藥化飲之力。
據筆者觀察,許多此類患者,雖夏月炎熱,然長期服用溫熱藥並不會出現不適。當然,痰飲化熱者,酌加甘寒之品,慎用苦寒藥物,以免病勢冰伏不起。
3 哮 病
此病由“宿根”引起,每遇感觸,發作哮吼,痰飲為病之根,故溫化之劑在診斷“支氣管哮喘”之初就當毫不猶豫地作為主要治療藥物,萬不可因其存在感染,就濫用苦寒,忽視“治病求本”,當知邪熱易清而痰飲難除。尤其“能夏不能冬”之陽虛甚者,更應於夏日陽氣旺盛之時長期少量輔助以溫陽藥,“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預防冬日發病。
4 肺 痿
臨床主要表現為“咳吐濁唾涎沫”,虛寒證者,氣不化津,津反為涎。若按肺熱治療猶抱薪救火,寒者愈寒,虛者愈虛,自然難愈,需“甘草乾薑湯”等甘溫之劑,益氣生津方可挽救,故臨床見“長期咳吐涎沫,形寒,舌淡”為主證者,應考慮此病證,切勿犯“虛虛實實”之忌。
另外,東南沿海地區,多為海洋性氣候,終年潮溼,溼邪較重,北方人初來乍到,多會有自覺胸悶、疲乏、食慾不振等溼阻證候,日久則習以為常。從中醫天人合一的理論來看,並非溼邪祛除,而是人體與自然界之間取得新的平衡。
在人體正氣旺盛時,此種平衡或可維持,溼邪似乎並未為患,但當正氣不足,或感外邪時,溼邪的存在便是治療時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
溼為陰邪,易阻氣機、傷陽氣,趨下、黏滯、穢濁,當單純使用透表、清熱等藥物時,風邪可解、熱毒可清,但溼邪並未清除,故可致疾病纏綿不愈,並可變生他證。
筆者臨證視其舌苔厚膩情況配合調氣、祛溼、化溼、滲溼之法,加用如“藿樸夏苓”或“麻黃、蒼朮”等溫熱藥以肅其源、治其本,可獲良效,這也是中醫“因地治宜”理論在臨床的具體實踐。
總之,東南沿海醫者受地域因素影響,可能在使用溫熱藥治療肺病方面存在誤區。當然,溫熱藥的使用也不可拘泥。
肺喜潤惡燥,長期過度使用溫熱藥物,勢必傷及陰津,故很多醫家在使用溫熱藥,尤其是長期使用治療肺病時常配合白芍、沙蔘等養陰藥以監製之。
另外,清熱之品需以“辛甘寒”者為主,慎用“苦寒之品”,以防冰伏邪氣。
篇2
村醫心理授權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
鄉村醫生是農村衛生保健工作的主要承擔者,他們工作環境特殊、工作範圍廣泛、社會待遇不高,工作性質是高風險、高壓力,工作職責卻無可替代。心理工作者更多地從心理角度調查分析,有研究者指出,鄉村醫生工作壓力源得分最高的是醫療專業工作,其次為工作負荷和工作時間、人際關係和社會支援,應該採取措施減壓[1].通過90項症狀自評量表SCL-90和蛤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MMPI等心理健康測量工具發現,鄉村醫生尤其是中老年鄉村醫生心理健康存在明顯的心理衛生問題[2];鄉村醫生中不少人存在某種程度的人格偏離或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焦慮性障礙、抑鬱性障礙、強迫性障礙及軀體化障礙。鄉村醫生工作狀況及工作角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心理健康狀況產生影響,明確心理授權與心理健康的關係,可以更準確認知鄉村醫生群體,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1物件與方法
1.1研究物件
在四川省以方便取樣方式基層醫生進修培訓時進行測試測試了201名被試,在河南省以同樣抽樣方式測試193名被試,共測試394名被試,回收有效問卷352份,有效問卷83%.其中男性199名,佔5%,女性153名,佔43.6%.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35±8歲。
1.2工具
1.2.1採用SCL-90[4]:該量表包括9個症狀因子:軀體化、強迫、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量表90個題目,症狀從無到嚴重分1~5個等級分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示症狀越嚴重。
1.2.2心理授權問卷[3]:是個體體驗到的心理狀況或認知的綜合體,它反映個體對自己工作角色的一種積極定位。包含工作自我效能、影響力、工作意義和工作自主性4個維度。
1.3統計學處理
採用SPSS13.0軟體,分析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迴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鄉村醫生SCL-90與國內健康人群常模的比較:見表1.表明鄉村醫生與國內健康人群在強迫症狀t=2.294,P=0.023、人際關係敏感t=-2.615,P=0.01、敵對t=2.388,P=0.018、精神病性t=2.94,P=0.004因子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焦慮t=1.958,P=0.051因子得分差異邊緣顯著。說明鄉村醫生在強迫症狀、焦慮、敵對和精神病普遍存在不良心理特徵,而人際關係處理得較好,人際交往期待積極。通過鄉村醫生與城鎮醫生SCL-90各因子比較,發現在敵對t=2.554,P=0.011、恐怖t=-2.056,P=0.042個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進一步說明鄉鎮醫生較城鎮醫生更易出現生氣、發脾氣等情緒失控表現;而較少會出現社交恐懼等恐怖心理狀態。
2.2鄉村醫生與城鎮醫生心理授權總分及各因子比較:見表2.表2表明,鄉村醫生與城鎮醫生在心理授權總分t=2.201,P=0.028、自我效能t=4.713,P=0.001、工作自主t=2.33,P=0.02因子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鄉鎮醫生較城鎮醫生在對自己工作角色的定位更為積極,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也更強,傾向於認為自己在完成工作時有更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2.3鄉村醫生心理授權與心理健康關係界定:見表3.表3表明鄉村醫生心理授權、自我效能、工作自主與人際關係、強迫症狀、焦慮、敵對、精神病各因子呈負相關,為進一步明確鄉村醫生心理授權與心理健康狀況之間關係,以工作自主為自變數,以強迫症狀、焦慮、敵對、精神病、人際關係為因變數進行迴歸分析。
表4結果表明工作自主對心理健康有預測作用,進一步考察自我效能可能的中介效應,以工作自主為自變數,自我效能為因變數,考察工作自主對自我效能的影響,Y=0.576Xt=10.272,P<0.01。以工作自主為自變數,SCL-90選出變數為因變數,考察自我效能的中介效應。
依據中介效應檢驗程式[5],結合表4及M=0.576xt=10.272,P<0.01的檢驗結果,由表5可以看出,在工作自主對強迫症狀、焦慮、人際敏感的影響中,工作自我效能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分別為0.576×0.28/0.222=72.65%、0.576×0.185/0.209=50.99%、0.576×0.256/0.259=56.93%;在工作自主對敵對、精神病的影響中,工作自我效能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分別為0.576×0.158/0.227=40.09%、0.576×0.165/0.333=28.54%.0.185/0.209=50.99%、0.576×0.256/0.259=56.93%;在工作自主對敵對、精神病的影響中,工作自我效能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分別為0.576×0.158/0.227=40.09%、0.576×0.165/0.333=28.54%.
3討論
我國鄉村醫生的確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健康問題,鄉村醫生在強迫症狀、焦慮、敵對和精神病普遍存在不良心理特徵,與以前的研究結果有一致性,但也發現了鄉村醫生的人際關係普遍較好。首先鄉村醫生的工作環境確實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但同時農村對醫生職業尊重也使得鄉村醫生獲得了較好的人際支援,從而緩解了部分壓力。與城鎮醫生相比,鄉村醫生更容易發脾氣、生氣。這與農村醫療條件差、工作環境差,醫生社會保障不完善有密切關係。
2011年以來,國家加大了農村醫療制度改革力度,加強了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權利與義務、責任與待遇上不平衡所造成鄉村醫生工作倦怠水平持續下降,鄉村醫生在對自己工作角色的定位也更為積極,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也更強,傾向於認為自己在完成工作時有更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工作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自主與敵對、精神病之間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表明工作自主不僅直接影響於敵對、精神病,還可以通過影響工作自我效能感進而間接影響敵對、精神病。個體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一方面可以直接降低負性情緒及行為的發生概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個體的工作技能、能力和信心進而降低負性情緒及行為的發生概率。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工作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自主與強迫症狀、焦慮、人際敏感之間存在完全中介作用,表明工作自主能夠通過工作自我效能感影響進而間接影響強迫症狀、焦慮、人際敏感。工作中較高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極大的提高了工作自我效能感,從而減少了焦慮水平,促進了人際關係,減少了強迫症狀表現。從而增進了心理健康水平。
4結論與建議
我國鄉村醫生的心理健康低於全國正常水平,但與城鎮醫生群體相比水平相當,主要突出的症狀是人際關係、強迫症狀、焦慮、敵對、精神病。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鄉村醫生專業技術水平、工作負荷和工作時間、工作風險等壓力源密切相關。完善鄉村醫生社會保障體系、工作制度,提高業務水平是促進鄉村醫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前提。同時,個體積極的工作角色定位,尤其是工作自主性和工作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都會直接或間接地促進鄉村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呂傳昌,魏永傳,張靜,等。鄉村醫生工作壓力源的分析及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158-159.
[2]張李娜,哈保衛。鄉村醫生工MMPI測試結果分析[J].精神醫學雜誌,2010,235:363-364.
[3]戴曉陽。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志[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341-343.
[4]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誌社,1999:33-35.
[5]溫忠麟,張雷,候傑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式極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365:61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