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書籍

  關於最長的書籍你知道哪些呢?今天小編為你整理,請大家耐心觀看。

  

  《永樂大典》是一部類書,它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歷時六年***1403- 1408年***編修完成。它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也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

  《永樂大典》共計有22,87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0,095冊,全書字數約3億7千萬字。《永樂大典》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即使是清代編纂的規模最大的類書《古今圖書整合》也只有1萬卷、1億6千萬字,不到《永樂大典》的一半。《永樂大典》的規模更是西方同時代的典籍所望塵莫及的。

  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採擇和儲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數量是前代《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書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收書也不過3,000多種。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由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永樂大典》: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它是一部類書,它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歷時六年***1403-1408年***編修完成。它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採擇和儲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數量是前代《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書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收書也不過3000多種。

  1403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借“靖難”之名,趕走建文帝,奪取政權,年號“永樂”。為了炫耀文治,朱棣命翰林院學士解縉、太子少保姚廣孝為監修,編纂一部大型類書,用以系統地收集天下古今書籍,以便於查考。

  解縉等奉諭,組織一百四十七人,按照《洪武正韻》的韻目,將各種資料抄入書中。次年十一月,全書編纂完成,賜名《文獻大成》。史書中說,朱棣"覽所進書,尚多未備",於是再命重修。解縉領命,重組編撰力量,開館文淵閣。參加者計正總裁三人,副總裁二十五人,纂修三百四十七人,催纂五人,編寫三百三十二人,看樣五十七人,謄寫一千三百八十一人,續送教授十人,辦事官吏二十人,共二千一百八十人。而先後"供事編輯者三千餘人"。

  永樂五年***1407***,全書大體定稿,姚廣孝領銜進呈,朱棣閱後表示滿意,親自撰寫了《序言》,正式定名為《永樂大典》,並聘請抄書者謄抄全書。至1408年冬,《永樂大典》全書抄寫完畢。永樂十九年北京紫禁城建成,朱棣遷都北京,《永樂大典》隨之運到了北京,長期貯藏於宮城內的文樓。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宮中火災,火勢危及文樓。火災之後,嘉靖皇帝萌生了將《永樂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儲存的念頭。重錄副本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與永樂正本的格式、裝幀完全一致。永樂正本移放到文淵閣,明亡之後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