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大姓氏之最

  關於姓氏你知多少呢?下面來學習一下我們中華姓氏之最吧!

  關於姓氏

  姓氏最早是由地名、官職、職業等演變而來,其中地名最為普遍,標誌著家族曾經生活過的地區。但到秦朝以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所有的財富全歸了雄才大略的始皇帝。始皇帝則強制統一政治、經濟、文化,讓中國人的姓氏含義漸漸發生了改變,姓氏在中國演變為標示家族血緣的符號。

  姓氏最早是由地名、官職、職業等演變而來 在國外,姓氏至今還表示著家族最早、或者最負盛名的領地,比如曾統治了上百個國家的哈布斯堡家族,他們擁有眾多的名字,卻不以卡斯提爾、奧地利、葡萄牙等等為姓,而是仍舊以在瑞士的家族發源地為名,而伊莎貝爾女王卻以卡斯提爾為姓。

  在國外,姓氏至今還表示著家族最早、或者最負盛名的領地 因此,在大多數外國人眼裡,中國人的姓氏千奇百怪,而且還將姓放在名的前面,顯然比起名字來,中國人更加重視姓氏。

  1、唯一沒出過皇帝的大姓:張

  張姓在宋朝時期的《百家姓》中,列在24位,但是現在已經穩居前五。據上古傳說,張姓是黃帝賜姓,張姓的始祖張揮司職弓箭製造,所以合稱為張。而在考古和史籍中,張姓的最早的出處也非常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成為名門望族、或是有名的青銅器製造者。 張姓在地理分佈是北多南少,這可能是因為中國在對外擴張中,同化周邊民族的結果,比如烏恆族、鮮卑族、羯族、匈奴族等等,這些遊牧通常擅用弓箭,有的被賜姓張,有的被主動改姓為張。也可能是周邊民族主動***的結果,比如女真人、滿族,清帝國滅亡後,很多滿人改為漢姓,比如章佳姓、章錦姓等。漸漸構成了張姓這一群體,也符合張姓北多南少的特徵。 但就是這樣一個數千年來的大姓,卻從未出過皇帝。筆者在中午走訪了本地的道觀,得到的解釋是因為玉皇大帝姓張的緣故,因為張姓的天命屬於整個世界,所以為了避諱,張姓人不能當皇帝。

  2、中國最長的姓: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

  這一姓氏共有九字,出自1996年版的《中華姓氏大辭典》,後來在中央十套的《百家講壇》欄目的《錢文忠解讀百家姓》中出現,一度被譽為中國人知曉最多的九字姓。 從字面看來,“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屬於漢姓,可能和佛寺、嶽武穆相關,但是依此姓檢索的話,全國無一人是該姓。於是後來又有學者指出,這一姓氏並不存在,它應該是“烏朗漢吉爾莫吉兒敏”這一個姓氏,源於蒙古姓氏,“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容易造成混淆,出於尊重蒙古族同胞、容易辨識的考慮,應該採用蒙古讀法或簡潔易讀的寫法。 而在複姓中,最長的是“魯納婁於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補啊喜”,該姓氏的漢語讀法共有十七字,來自雲南巧家縣,是彝族同胞的姓氏。

  3、中國最“老”的姓:老

  在中國,老姓的起源可能分為不同的數支,而這數支八杆子打不到一塊兒,但它們很難得到考證。現代老姓在日本也有分佈,也可能是和中國“老”姓完全沒幹系的姓氏。 中國古代的老姓一說是老子後人,老子著有《道德經》,活了二百多歲,而且出生時就是“老頭兒”,白眉白髯,所以被人尊稱為老子。但中國人更重視個人價值的體現,並不像現在這樣家族觀念深厚,別人這樣叫他,漸漸的“老”字就成了姓,他的後人們也就跟著姓“老”了。 能提供證據的一種說法是,老姓源於滿族,由滿姓“薩克達”演變而來。“薩克達”是滿語,有“蒼老”的意思,改為漢姓就採用了“老”字。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說法,有的地方的“老”姓可能也是自主演變而來。但在中國,姓老能幫助男人們在無形中拉近和其他人的距離,比如稱呼“老哥”、“老弟”、“老小子”、“老兄”、“老先生”等等,可是女性來說,就不那麼走運了,“老小姐”、“老姑娘”、“老同志”可不是女性們喜歡的稱呼。

  4、中國最小的姓:難

  說了中國最大的姓,怎麼能少中國最小的姓,這個姓就是難據學者考證,難姓源自鮮卑族拓跋部。該部中有一個的叫 氏/ 氏的氏族部落,他們以鳥為圖騰,過著原始的狩獵生活。 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入主中原,為了更好的統治農耕地域,北魏孝文帝將都城遷往南方,並開始進行***。由於吸收了漢族的門閥等政策,***給北魏王朝帶來了災難,北魏在實施漢制後不久就滅亡了,但是***的影響卻留了下來,鮮卑族最終消亡,成為了漢族的一部分。 氏/ 氏據說是源於難江***今松花江***的稱呼,也有可能是一種鳥,為“吐難”,***時改稱為難***音nìng***。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現代漢族的先民姓氏被專家歸為“別姓”。又引起了韓國人興趣,後來他們據此考證,認為古難姓人曾是韓國的先民,並得到了中國文化圈以外較為廣泛的承認。

  5、最難說出口的姓:睪

  此姓主要分佈在陝西、山西等地域,屬於別人問名問姓時,最不好意思出口的姓,比如最常見寒暄裡,“您貴姓?”,“姓睪”,“哪個睪?”這個姓最尷尬地方就在於,能讓別人一聽即懂,或者說最常見的詞彙裡,僅能聯想到某個生理學的名詞。 睪姓雖然不好意思說出口,但它卻是不折不扣的古代“貴姓”。這個“貴”可不是恭維,而是實打實的。因為睪姓源於睪陶,睪陶則是上古四聖之一,五帝少昊的後裔,和堯、舜、禹並列,而他的影響,可不僅僅侷限於虞夏兩朝,還被中國人奉為司法之祖,建立了中國最早的法律體系,除此之外,他還是教育方面的專家,比孔子要早上千年。

  6、最具中國元素的姓:龍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圖騰,但龍姓最早並不姓“龍”。事實上,龍姓最早叫做“御龍”氏,是堯帝的後裔,他向當時的豢龍氏學習養龍之術,不但學的很好,而且還青出於藍。夏王朝當時的國王非常高興,就將他賜姓為“御龍”,意為“駕馭神龍”。 再到後來,龍漸漸成為了皇帝的象徵,秦始皇則被稱為祖龍。“御龍”就成了殺頭滅族的大罪,於是御龍氏就將御龍改為龍姓,流傳到了今天,這就是龍姓最早的來源。同時,由於龍在中國的特殊地位,先秦時期,當時有很多顯赫的貴族,包括王國統治者的後裔改姓為龍,甚至以龍為國名,比如夏商的龍國,春秋的舒龍國等等。又按照當時的習俗,生活在龍國的人民又以龍為姓。 唐朝以後,離開中國本土後的漢族往往會被異族同化,但他們仍然會保留一些漢族文化,有的也以龍為姓,比如西域的且彌國、雲貴的一些少數民族。因此,龍姓雖然極具中國元素,但並不只是中國姓氏,而是整個人類文化的重要寶藏。

  7、最具世界影響力的姓氏:孔

  孔姓是中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姓,其主要原因在於孔姓中誕生了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一大家族:孔子家族。根據人類貢獻指數,對人類發展促進作用最大的三個國家分別是大英帝國、羅馬帝國以及大漢帝國。其中羅馬與大漢並列第二位。而英國的主要貢獻在近代以後,據此去掉英國的話,那麼人類古代史上,漢帝國就是人類最具貢獻度的全球性大帝國。 最直接的因素是大漢帝國供養著極為可觀的人口數量,並最終決定了佔據全球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偶爾接近一半的人類超過兩千年的生存方式。 大漢帝國所提供生存方式,就以是孔子家族的儒學為基礎。也是為理學興起以前,中國人開拓進取、勤奮好學、重視禮儀、尊師重道、信奉君權神授或歷史的選擇等等傳統觀念的起源,這些儒學所提倡的東西,至今仍然被人們不斷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