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姓氏是什麼姓

  中國最大的姓氏是什麼?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姓氏研究專案的支援下,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與深圳市鼎昌實業有限公司歷時兩年對中國人姓氏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雖然佔總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李、王、張繼續位列姓氏前三甲。

  調查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研究員說,兩年的調查涉及全國1110個縣和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資料,共獲得姓氏4100個。

  調查結果表明,在調查的4100個姓氏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張,分別佔我國總人口比例的7.4%、7.2%和6.8%,三大姓氏總人口均不超過1億人;佔我國總人口比例1%以上的姓氏有18個,占人口比例0.1%以上的姓氏共129個,而這129個姓氏的人口約佔我國總人口的87%。

  袁義達等人在1987年公佈的資料表明,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佔總人口的7.9%、7.4%和7.1%。

  中國最大三個姓與最小的四個姓:

  三大姓追源:古高麗國君也是姓王

李姓

姓氏文化,姓氏李姓來源甚廣,有數百之多,最早出自“嬴”姓,春秋時期流行以官位作姓,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因祖輩為理官,遂以理為姓氏,後傳為“李”。唐初開國元勳諸將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于、張、阿布、阿跌、舍利、董、羅、朱邪共 16姓被賜於李姓,由此人丁大增,逐漸發展為中國第一大姓。

王姓

一般帝王的後裔稱王子、王孫,隨後便用作姓氏,另外,王姓也由很多其他姓氏變化而來,最多的出於 “媯”姓,相傳為古帝虞舜之後,另外,姓王的人也有些是商紂時比干之後,甚至古高麗國君也是王姓。

張姓

據《元和姓纂》中記載,“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張星,因姓張氏”,因此相傳張姓源於黃帝,是黃帝的後代。張姓自漢代開始逐漸增多,與當時道教的興起與流行有關,當時盛行“黃帝賜姓張氏”的說法,比如當時的道教領袖如張角、張魯等。

四小姓探究:最小姓氏人數不足百倒數

第四:山***音“亞”***

在中國科學院調查行動中,在安徽省渦陽縣和遼寧省彰武縣偶然發現這個姓,共有2000人左右。有意思的是,這些人互相都沒有聯絡,但都清楚自己姓的來源,他們都稱自己是岳飛的直系後代,當年遭到秦檜的迫害,逃亡到此,把“嶽”字上下顛倒,組成了這個新姓。研究組幫助他們互相之間取得了聯絡,同時,考證了姓氏的來源,確實如他們所說。

倒數第三:死

據袁義達講,“死”姓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北部,是由北魏時期,少數民族的四字複姓發展而來,目前人數呈減少趨勢。

倒數第二:難***讀去聲***

分佈於河南省,是南北朝時期鮮卑族的姓發展而來,原本是一種鳥類的名字,由於當時人崇尚鳥類,把姓起成了“難”,後北遷,大部分遷徙到了朝鮮半島,中國已極少存在。

倒數第一是:貺***kuàng 音:礦***

主要分佈在河南安陽市區,其他天南地北各有其家族成員。其姓不過百人,據言均出一系,考據來自河南安陽市一中的一退休女教師,貺澤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