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入門知識玉器如何儲存
玉器,是指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那麼你對玉器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玉器入門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歷代的玉文化
中國文化學上的玉,內涵較寬,凡具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緻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的美石,都被認為是玉。按此標準,古人心目中的玉,不僅包括軟玉,還包括蛇紋石、綠松石、孔雀石、瑪瑙、水晶、琥珀、紅綠寶石等彩石玉。
欣賞玉器須領會十個字:山川之精英,人文之博大。山川之精英,講的是材質美,每件玉器先要弄清它是角閃石還是翠玉,或是綠松石、瑪瑙、蛇紋石、水晶等彩石玉,進一步還要探討它的產地。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響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藝、社會諸因素。由於歷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審美情趣和風俗習慣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個時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題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態,競相爭豔。
史前文化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製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
距今六七千年以前,今嘉興市境已有先民居住繁衍,形成馬家浜文化。馬家浜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地區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今嘉興市城區南湖鄉天帶橋村馬家洪自然村發現而得名。
其時間斷限為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馬家浜文化具有獨特的形態,不同於其他型別的文化。馬家浜文化時代,人類已經定居,生產以原始農業為主,輔以漁獵,在栽種稻穀、紡織、製陶、製造手工藝品方面已有很多創造,其時人們過著母系氏族社會的生活。馬家浜文化按其時期間的早、中、晚,可分為羅家角型別——馬家浜型別——崧澤型別。
馬家浜文化經歷了晚期的崧澤文化階段,約在公元前2000年,出現了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玉器種類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鉞、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項飾等。良渚玉器以體大自居,顯得深沉嚴謹,對稱均衡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尤以淺浮雕的裝飾手法見長,特別線刻技藝達到了後世也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樣,數量眾多,又使人高深莫測的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
良渚文化的玉器
紅山文化
與良渚玉器相比,紅山文化少見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動物形玉器和圓形玉器為特色。典型器有玉龍、玉獸形飾、玉箍形器等。紅山文化琢玉技藝最大的特點是,玉匠能巧妙地運用玉材,把握住物體的造型特點,寥寥數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十分傳神。神似是紅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紅山古玉,不以大取勝,而以精巧見長。
從良渚、紅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時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殮屍等幾種用途外,還有辟邪,象徵著權力、財富、貴賤等。中國玉器一開始,就帶有諸多神祕的色彩。
紅山文化的玉器
先秦時代
夏
傳說中的夏代,是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夏代玉器的風格,應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這可從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玉器窺其一斑。二里頭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紋又帶有商代玉器雙線勾勒的濫觴,應是夏代玉器。還有璋等玉器。
夏代的玉璋
璋是一種禮器。二里頭文化時期,已經有了一套完備的禮器和禮儀制度,有人把二里頭大規模的宮殿遺址推測為禮儀性的宗廟遺址。禮器的大量出現標誌著禮制已成為當時重要的制度。這件石璋通體磨光。柄與器身一側各鑽一圓孔,器身一側的圓孔嵌一綠松石片。雙面磨刃,凹刃,兩闌均出扉牙。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商
商代文明不僅以莊重的青銅器聞名,也以眾多的玉器著稱。商代早期玉器發現不多,琢制也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陽殷墟婦好墓玉器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和雜器六大類。商代玉匠開始使用和田玉,並且數量較多。商代出現了仿青銅彞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實用器皿。動物、人物玉器大大超過幾何形玉器,玉龍、玉鳳、玉鸚鵡,神態各異,形神畢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態多樣;是主人,還是奴僕、俘虜,難以辨明。商代已出現我國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鱉。最令人歎服的是,商代已開始有了大量的圓雕作品。
青玉鳥形佩 商代晚期
1976年安陽殷墟婦好墓。
長10寬2.5釐米。
青玉質,體呈伏狀,帶冠短翅,尖喙圓眸,翹尾屈足,頸部的孔可供佩系。此佩採用雙面雙線勾勒,具典型商玉風格。
先秦文化
周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進,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的琢玉技藝,這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紋玉飾上大放異彩。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玉器沒有商代玉器活潑多樣,而顯得有點呆板,過於規矩,這與西周嚴格的宗法、禮俗制度也不無關係。
西周 玉魚
此玉為乳白色通閃石玉,有灰色斑痕。以單線雕出魚頭、魚睛、魚腹,嘴上有一小孔,是周朝玉中的極品。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諸侯爭霸,學術上百家爭鳴,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玉雕藝術光輝燦爛。東周王室和各路諸侯,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當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們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從頭到腳,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飾,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複雜化,所以當時佩玉特別發達。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是大量龍、鳳、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動態美的S形,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派和民族特色。飾紋出現了隱起的谷紋,附以鏤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單陰線勾連紋或雙勾陰線葉紋,顯得飽和而又和諧。人首蛇身玉飾、鸚鵡首拱形玉飾,反映了春秋諸侯國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的多節玉佩,河南輝縣固圍村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節玉片組成一完整玉佩,是戰國玉佩中工藝難度最大的。玉帶鉤和玉劍飾***玉具劍***,是這時新出現的玉器。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效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