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的痰是怎麼形成的

  痰是一種由許多成分組成的物質。它的高液體含量是上皮對離子和水轉運的結果,而它的大分子主要來源於血液的漏出或區域性分泌細胞的產物。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痰的相關知識。

  喉嚨裡的痰是怎麼形成的:

  痰是一種由許多成分組成的物質。它的高液體含量是上皮對離子和水轉運的結果,而它的大分子主要來源於血液的漏出或區域性分泌細胞的產物。清蛋白是主要來自血液,而粘液細胞分泌糖蛋白,漿液細胞分泌抗微生物蛋白***如溶酶體和鐵傳遞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劑。由訊號分子***即神經遞質***啟用細胞表面的受體,進而啟用導致細胞內鈣升高的訊號轉導通路,其結果是發生分泌顆粒的胞吐作用。在顆粒釋放後,粘蛋白通過細胞內的纏繞形成聚合體凝膠。漿液細胞產物和來自血液的分子與粘蛋白相互作用以調節凝膠的粘滯度。粘液與上皮纖毛的機械性活動相結合,起著轉送帶樣作用,以每分鐘10~20μm的速度將氣道中的汙物運出。

  痰液的粘稠度增加主要是由於痰中的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有關,這是由於糖蛋白分子依靠不同的鍵***如二硫鍵、氫鍵等***交叉聯接在一起,形成一種凝膠網。痰液含有電解質,其中Ca2+含量高,可以增加粘稠度。呼吸道感染時,由於大量炎症細胞的核破壞而產生的DNA亦使痰液的粘稠度顯著提高,形成所謂膿痰,不易排出。痰的pH也影響其粘稠度,酸性液體中痰的粘稠度增加,而鹼性液體中痰的粘稠度降低。

  常見主徵:

  咳、痰、喘、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見主徵。下呼吸道感染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感染主要的是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是呼吸系統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由感染、物理化學刺激或過敏引起,是氣管--支氣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見於寒冷季節。

  當呼吸道發生炎症病變時,呼吸道液體的成分就會發生改變,形成痰液。痰液中包含粘液、異物、病原微生物,各種炎症細胞及壞死脫落的粘膜上皮細胞等成分。痰液中液體主要是由支氣管粘膜上皮的分泌粘液的腺體和杯狀細胞分泌的。腺體的分泌受迷走神經支配,刺激迷走神經可以促使腺體分泌增加,杯狀細胞除了也受迷走神經支配外,在直接受到吸入的乾燥空氣、刺激性氣體等刺激後亦分泌增加。

  在慢性氣管炎等疾病時,氣管支氣管內的腺體肥大,杯狀細胞增多,分泌物的量顯著增加,並且其粘稠度也大為增加,而氣管粘膜的纖毛運動減弱,造成痰液清除功能受阻,粘液不易排出。

  鼻源性痰:

  鼻源性痰的處理

  對患有鼻炎的人來講,90%以上的人的痰屬鼻炎性。而此時的痰則是鼻粘膜炎症反應下分泌出的濃稠的粘液。這些粘液由鼻纖毛運輸到鼻咽處時即粘附在鼻咽處,無法進入胃中而被最終消化掉。始終粘附的粘液造成我們咽部不適,我們便只能通過咳嗽來清除咽部異物。

  對此類痰最根本的處理方法是消除鼻部炎症。而洗鼻法則是消除鼻部炎症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通過不斷沖洗掉鼻腔內的粘液可直接減少痰的量。同時,此法可逐步消除鼻腔炎症,達到最終消滅痰並治療鼻炎的目的。

  中醫論痰:

  第一,體質虛弱,中氣不足,由於脾虛不運,可以使水溼停留,凝聚為痰。

  第二,脾胃薄弱,宿滯逗留,損傷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陽被傷;或因熱病飲水過多,脾運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溼停留,聚集為痰。還有恣食肥甘,胃中濁氣鬱蒸,釀溼生熱也可以化為痰濁。

  第三,外感失治,或體弱屢患外感,肺氣被傷,不能輸津四布,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貯於肺,肺氣不利,痰湧氣道而發,必致咳嗽痰多。

  中醫認為,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髒有關。肺主呼吸,調節宗氣***元氣***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肅降,就可出現咳喘、臥不平等症。在風邪或寒邪侵肺時,使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溼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溼內停凝結成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