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散文讀後感

  朱自清《背影》全文只有一千五百字,卻感人至深,膾炙人口。今天我們來看一下。

  :《背影》讀後感

  朱自清《背影》全文只有一千五百字,卻感人至深,膾炙人口。

  《背影》表現了人間的至情——真摯的父子之情,描寫細膩、真實、深刻。作者二十歲的冬天的一天,祖母去世後,父親辦完喪事,父子同到南京,父親送作者上火車北去。在那特定的場合下,作為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體貼、愛護,使兒子極為感動,這印象經久不忘,並且十年之後,想起來,那背影就出現在晶瑩的淚光中,使人不能忘懷。文章中父親從不放心茶房而要自己去送;從尋找座位、反覆叮囑;到親自去買橘子,都體現了父親的愛。各種事情,都是極其平常的,極其瑣細的,但從中表現出的感情,卻是極其珍貴的,我拜讀後,也是深深為之感動。

  父子之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深沉的,細細讀來,不僅使人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父親,那種愧疚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不禁回憶自己每次離開家和父親從我這裡離開的時候,自己的父親的背影,那種曾經面臨分離的無奈和無可奈何的表情,那種永遠難以名狀的矛盾心情。一個父親的愛,就是這樣,只是默默付出,不需要回報,甚至不一定需要懂得。

  讀這篇散文,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一輩子不就是一直在探求做人的真諦嗎?父母關心子女、子女關心父母,我們關心別人,別人關心我們,我們所要建立的社會不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嗎?

  :《我的同桌是班長》讀後感

  俄國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讀書是一種巨大的享樂。”今天,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翻開陽光姐姐寫的《我的同桌是班長》,《我的同桌是班長》主要講了“搗蛋鬼”楊自熱,因為和班長蔡一心同桌,所以感到自己處處受到班長的監視和限制,而且每次和她發生了衝突時,他總覺得老師在包庇班長,有種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感覺。於是,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並挽回自己男子漢的尊嚴。他想盡了一切辦法,軟硬兼施,企圖收買或是制服班長,結果搞得班裡雞飛狗跳,不得安寧……在這本書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場辯論會,辯論的主題是:“春天是不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由蔡一心代表的女方辯論隊為正方,由楊自熱代表的男方辯論隊為反方。之後,雙方都做了充分的準備,星期三的辯論會終於盼來了。女方的蔡一心首先發表了:“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最舒服的季節!春天使人們心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男方的尹鋼立即站起來反駁:“春天並不是最舒服的季節,每到春天到來,上下課時,同學們都犯了春困,個個都是哈欠連天,頭暈腦脹,痛苦難以訴說。“比賽越發激烈,”非洲皇后“陶非然說:”反方既然覺得春天是非常麻煩多變的,那麼大家耳熟能詳的詩《春曉》中描寫的景物又該作何解釋?楊自熱拍桌而起:“哎呀,你妹聽過有人改編了這首詩麼,”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來巴掌聲,蚊子死多少。“頓時全班鬨堂大笑,卻也不禁為楊自熱的勇敢的發言鼓掌。比賽進入了尾聲,最終,鄭老師破天荒地表揚了以楊自熱為首的反方辯論隊,使楊自熱錯以為”太陽從西邊出來了。“這本書帶給我很深的啟示:並不是所有的差生都是壞學生,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就像“搗蛋鬼”楊自熱,他雖然調皮搗蛋,但他在最後的辯論會中表現良好,用自己的實力贏得辯論賽。所以,我們不可以光憑一個人的成績來判斷好壞,我們應全面的觀察一個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同時也應該尊重那些差生,而不是嘲笑他們。我們應該明白:尊重別人的同時,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同時我也體會到“在學會做人之前要先會學習,在學會學習之前要先會讀書。就像詩人歐陽修說的:“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更明白一切學習的基礎都是以先學會閱讀為主。

  :愛情·仇恨·自由——讀《羅密歐與朱麗葉》有感

  “清晨帶來了淒涼的和解,太陽也慘淡的在雲中躲閃。大家先回去發幾聲感慨,該恕的該怨的再聽審判。古往今來多少離合悲歡,誰曾見這樣的哀怨辛酸!”這莎士比亞的經典劇目《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人們發現這對相愛的戀人死在了凱普萊脫佳的墓地裡,一名主持大局的親王發出的最後的感慨。合上書的我,一種莫名的悲傷和憤怒相互糾纏著從心底油然而生。我不禁想: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什麼樣的人心啊?

  命運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讓一對註定相愛的戀人卻分別出生在一對仇人的家裡。長大以後的它們一見鍾情,可未滿14歲的朱麗葉在建到羅密歐後僅說出了這樣一段話:“恨灰中燃起了愛火融融,要是不該相識,何必相逢!昨天的仇敵,今日的情人,這場戀愛怕是要種下禍根。”這難道是一個年僅13歲的少女該說的話嗎?我想那不是,從小被家人不斷灌輸著“蒙太玖家的人是我們世代的仇敵”如此可怕的想法,就不難理解本應十分單純的少女心會變得如此憂鬱和無奈。此時仇恨所帶來的極大的恐懼已經遠遠超過了她與羅密歐的愛情……仇恨?仇恨!對了,就是仇恨!是仇恨使他們悲慘淒涼的殞滅,是仇恨使得兩家原本善良的家僕們開始互相殘殺,這該死的仇恨,甚至連無辜的小城人民也不肯放過:在他們聖潔的雙手和心靈上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揮灑下了一個又一個無辜者的鮮血!這是一股強烈的邪惡力量,足以控制人的心智和理智。這該死的仇恨!

  男主人公羅密歐在書中可謂是“一大堆鵝卵石中閃著光的藍寶石”。羅密歐出身於封建大家庭,卻沒有繼承封建傳統和思想,而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脫離了封建家庭,成為一個堅定的人文主義者;他真誠、勇敢,有文化,有能力,有一顆博愛的心;他追求一種自由、自主、美好愛情生活,哪怕是“錯愛”了仇人的女兒也毫不退縮;他沒有門戶之見,愛上了朱麗葉,就把凱普萊脫的家人當作自己的親人,一心期望化解宿願;他對愛情忠貞不渝,為了愛情和愛人,他甘願被放逐他鄉,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注重友情,在朋友被殺,他的愛情面臨“風險”的時候,他奮不顧身的為朋友報仇,卻使自己的愛情遭遇了一場不小的劫難,顯示了他高尚的品格。正是在家庭矛盾、愛情磨難和朋友青衣等一系列故事情節中,他那人文主義者的精神和氣質才得以充分的展示。而女主人公朱麗葉只是一個未滿14歲的貴族小姐,可她勇敢、堅強、智慧,衝破了大家族的重重束搏,大膽地愛上了羅密歐,這種但是在當時庸俗的上層社會的小姐們中是十分難得的。

  可就是這一切的一切,在那種封建保守的社會環境中是絕不容原諒的,才促使他們的生命一步步走向毀滅。可見封建的思想和傳統,不僅僅會控制人的內心,在某種時候它更會成為一把殺人的利器啊!

  真是不知道該如何理解這個結局。如果它是個悲劇,可男女主角雖然死了,可他們的愛情卻成為了永恆,並且因為他們的死亡化解了凱普萊脫何蒙太玖兩家多年的恩怨;可如果這個完美的結局,但為了化解宿願而犧牲一對戀人的生命,這又是否值得?但無論它是有缺憾的還是完美的,它早在400多年前就成為了傳世的經典之作,人們在乎的不是它的結局如何,而是書中的男女主角追求理想、愛情、自由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每一位讀者,這才是這部書的魅力所在!就讓這份魅力,這份美好,永遠地傳遞下去,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