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傳統美德小故事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至今,在我中華兒女身上還存在著各種令人敬佩的優秀品質。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孫晷溫恭

  詩曰:孫晷獨處,未嘗傾斜,窮老告索,欣敬有加。

  晉朝時,有個姓孫名晷的人,他孝、悌、為人恭謹、清淨儉約,就是獨自一個人住在幽暗的地方,他的容貌舉止也一樣端莊,雙目觀望時不會傾斜一點兒。雖然他的家裡已經被封侯,很富有,可是仍然穿的是布衣,吃的是蔬菜,並且親自在郊野裡耕種田地,堅持讀書吟詩的功課,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怡然自得。他有幾個老年窮苦的親戚故交,常常到家裡來借錢,別人都討厭並怠慢他們,但是孫晷卻格外地歡迎和敬重他們。天冷的時候,同他們一處睡覺;吃飯的時候,就同他們一桌吃著,朝廷裡的人和郊野裡的人,都一致稱讚他的為人。

  【註釋】①晷:ɡuǐ,時間。

  :朱暉許堪

  詩曰:朱暉信心,以待知己,張堪既亡,贍其妻子。

  朱暉是東漢南陽人,在太學讀書時,即以人品高尚、尊師愛友受到學友們的尊敬。他很早就沒有父親,可是他為人處事,卻很有氣節。

  他的同鄉張堪,潛心儒學,素有學行,曾在太學見到朱暉,內心很欣賞他的為人,與他結為忘年交。有一次,在太學裡又見到了朱暉,就把著他的手臂對他說:“以後我想把妻兒託付給你照顧。”朱暉聽了這句話,因為責任很重大,所以不敢對答。

  等到張堪死了,家裡妻兒非常窮苦,朱暉就親自去看望,並且很豐厚地賙濟他們。朱暉的兒子名叫朱擷②問道:“父親往日不曾和張堪做朋友,為什麼忽然這樣賙濟他們呢?”朱暉說:“張堪曾經說過知己的話,我的心裡已經相信他是我的朋友了。”

  【註釋】①堪:kān。②擷:xié。

  :公義變俗

  詩曰:慈母公義,欲變岷①俗,與病置廳,拊摩情篤。

  隋朝時,有個辛公義,做了岷州***今甘肅岷縣***的刺史,可是岷州地方的風俗,每逢家裡有人生疫病,全家人都要避開離去,孝義的大道理都沒有了,凡是生病的人,因為沒有人去服侍,多半就死了。辛公義想要改變這個壞風俗,就下了一個命令:凡是有病的人,都用轎子抬到衙門裡大廳上來,再叫醫生來給醫治,等病好了,辛公義就叫病人的家人和他親族的人來,對他們說:“假若疫病要傳染,那麼我一定死了。”於是那些人很感激地哭了,這個壞風俗因此得以廢除。全州的百姓都稱呼辛公義叫“慈母”。

  【註釋】①岷:mín。

  :於義決訟

  詩曰:於義決訟,分與家財,安等愧恥,風化大開。

  南北朝時,北周有一個叫於義的人,是於謹的兒子,靠著父親的功勞,被封為廣都縣公,並擔任安武太守。他崇尚教化,不主張嚴厲的刑罰。有兩個安武人,一個叫張善安,一個叫王叔兒,為了爭奪錢財打起官司。於義說:“這是我做太守的道德淺薄的緣故”。於是他就把自己的家產分給他們兩個人,勸解了一番,叫他們去了。張善安和王叔兒兩個人都覺得很慚愧,就搬了家到別的地方去了。從此以後,安武地方的民風就非常和諧了。

  :魏王謝過

  詩曰:王氏代鍾,謝過於鏞①,母族一息,勸夫寬容。

  明朝時,魏鍾偶然得罪了哥哥,被妻子王氏聽見了,特地備著飯菜邀請哥哥,因為冒犯了兄長,替丈夫賠罪,並且叫著兩個兒子,侍立在伯伯旁邊,陪伯伯吃飯。魏鐘的哥哥名叫魏鏞,是個通達直爽的人,見了他弟婦這個樣子,嘆著氣說:“我曉得兄弟之間感情破裂,多是因為婦人的離間,很少聽說婦人能成全兄弟感情的,像你這樣的弟婦,真是一個賢德的人。”有一天,魏鍾很懷恨他表兄的兒子,說他是一個年輕的小輩,竟敢屢次來觸犯自己。王氏聽了,就對丈夫說:“你的母親家裡,只剩這個可憐的人了,為什麼還是不肯饒恕他呢?”魏鍾覺得王氏的話有理,頓時改變了態度。後來他的孫子魏校中了進士,就是有名的莊渠先生,人家都說這是王氏所積德的效果。

  【註釋】①鏞:yō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