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長征故事

  長征,那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階級兄弟

  長征途中,洪學智率紅四軍政治部從黑水、蘆花向班佑前進的路上,經過數百里茫茫無際的草地,那裡渺無人煙,沼澤遍佈,氣候異常。洪學智不但要負責傷病員的轉移運輸,每天還得盤算著怎麼弄到糧食,使得部隊不餓肚子。

  紅四軍翻過馬石坡最後一座大山時,由於先頭部隊已經走過,山坡上可吃的野菜野果都找不到了,而紅四軍還要走一兩天的草地。弄不到糧食,又挖不到野菜充飢,紅軍不得不殺掉心愛的戰馬,有時甚至把皮帶、皮馬鞍煮著吃。政治部帶著傷病員,又沒有部隊掩護,危險很大。洪學智不得不率政治部又返回黑水、蘆花。

  雖然組織上給洪學智配備了馬,但他騎得很少,多數時候都是用來馱運傷病員,馱運糧食。8月底,折回黑水、蘆花後,洪學智終因積勞成疾病倒了。他發著高燒,昏迷不醒,命在旦夕。後來,部隊找到了一位70多歲的老中醫,把他從離部隊六七十里路遠的地方請來。紅軍戰士圍著老中醫,你一言我一語,懇求老中醫趕緊救治洪學智:“我們離不開他,紅四軍離不開他呀!”老中醫說:“你們不用慌,洪主任患的是傷寒病,我開個方子,你們只要能搞到我這幾味藥,吃下去,保證藥到病除!”紅軍戰士立即按照老中醫的方子滿山遍野地找藥,終於將藥配齊。”吃了三次藥後,洪學智果真逐漸痊癒。

  在洪學智學病期間,警衛排一個回民戰士見首長病得厲害,哭著說:“洪主任都快死了,我還活著幹什麼!”就一槍把自己打死了。洪學智清醒後,聽了這件事,回想起長征路上這位小戰士一路上跟著他,不知冒了多少險,吃了多少苦,不由得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1935年9月,張國燾反對紅軍北上,強令紅四方面軍南下。洪學智與軍首長率領紅四軍不畏艱辛,再過草地。10月,紅四方面軍發動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強渡大金川江,繼而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又克天全、寶興、蘆山。第二次翻越夾金山時,洪學智做了充分的政治動員。他號召廣大指戰員要發揚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和不怕艱難險阻的英雄氣概,堅決翻過天險夾金山。他要求黨員幹部以身作則,同志之間要團結友愛,一人有難大家幫忙,不能讓一個傷病員留在山上。

  夾金山上氣溫達攝氏零下二三十度,天氣惡劣,或大雪,或狂風,或冰雹,變化莫測。由於空氣稀薄,再加上長途行軍,人乏馬困,人走在山上,頭暈腦脹,腰痠腿軟,力不從心,稍有不慎就永遠“留”在山上了。

  洪學智組織了一個收容隊,走在隊伍後邊,專門收容那些掉隊的和凍得不能走的戰士。一天約午時,部隊接近夾金山主峰,周圍一片冰雪世界。突然,烏雲翻滾,天暗下來,接著一陣大風雪席捲過來,有6名紅軍戰士在風雪中倒下了,停止了呼吸。這些戰士同大家一起與敵浴血奮戰,結下了深厚的階級友誼,洪學智不忍心把他們留在山上,就派人把他們抬下了山。

  下山後走了一程,戰士們發現有個磨房,可避風寒。於是,準備夜晚就住在那個磨房裡,燒水煮青稞,把凍“死”的戰士也抬進屋裡。後半夜,磨房內溫度升高,一個戰士發現一名凍“死”的戰士動了一下。大家很驚訝,都不相信,說這個戰士:“你看花了眼吧!”“不信你們看,真的在動呢!”這名戰士說。洪學智走近一看,可不是,呼吸很急促,是在動。洪學智大聲喊道:“趕快搶救!”當時沒有醫生,大家就用人工呼吸,給那個昏死的戰士灌薑湯,七手八腳把他弄活了。有一個人活了,說明另外5個也有希望。大家就一個一個地搶救,結果救活了5個人,有一個年輕一點的沒有救過來,他可能患有心臟病。

  紅軍在懋功休整四五天以後,向道孚西進,又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折多山。洪學智這時有了經驗。在山下,他讓各部部隊凌晨2點鐘就起來吃飯,用大鍋煮了辣椒、牛肉湯,大家喝了,熱熱乎乎地上路。路上每人還帶上一瓶辣椒湯,爬到主峰時喝兩口,增加一些熱量。同時,命令部隊必須在上午10點鐘以前通過主峰。因為到了10點鐘後氣候變化快,容易有狂風大雪。部隊還帶了很多防凍的東西,有鹽、茶葉膏等,避免了不必要的減員。為此,四方面軍總部表揚了洪學智。

  :張思德“嘗百草”

  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以南各革命根據地向陝甘革命根據地會合的戰略轉移。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訊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飢餓的難關。然而,要嚐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蔔!野蘿蔔!’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蔔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裡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裡,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朱總司令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

  :賀子珍的身體裡嵌入17塊彈片

  戰地女傑:賀子珍的身體裡嵌入17塊彈片

  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中,活躍著一群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幹部,也有普通女兵。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群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瀰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說,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儲存穿行在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為每一個採訪物件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著他們、激勵著他們、感動著他們。

  儘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吒風雲的紅軍女戰士大多已經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依然那樣蕩氣迴腸、動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群敵機嗡嗡地叫著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衝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裡、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

  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裡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

  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裡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