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之美 最具收藏價值的清宮服飾

中國服裝之美 最具收藏價值的清宮服飾

“中國有服裝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中華民族是個注重服飾的民族,古代服飾不僅美輪美奐、賞心悅目,而且能彰顯身份、區分尊卑、契合禮儀。服飾背後體現著豐富、獨特的傳統文化底蘊,大有文章。

然而,因朝代更迭和時光推移,清代以前的服飾在民間已幾乎無存,所以目前服飾收藏主要集中於清代中晚期及民國服飾收藏,其中最具價值的又是清代宮廷服飾的收藏。

織者何人藏者誰?

瞭解了清代宮廷服飾的製作過程,我們可以知道清代服飾單單從做工來講就非常有收藏價值,而且正是由於其製作工藝繁複、手段高超,所以很難造假,容易著手。

清代宮廷服飾需求數額巨大,工藝繁複多樣,有織錦、妝花紗、緙絲、綢繡、紗繡、描金等多種工藝型別。清代宮廷服飾的來源,除一部分荷包等小物件由后妃、宮女閒暇時手工製作,一些服裝飾品由各官進貢外,基本上由內務府負責製作生產。

內務府總稱“總管內務府衙門”,是清宮運作的後勤保證,在300年間負責著清宮絢爛服飾的生產供應和保管。內務府下與服飾有關的部門主要有廣儲司、造辦處、織染局和三織造。

廣儲司的職能之一是驗收所進的東珠、貂皮及各地貢物和三織造運京綢緞,承擔宮廷服飾的加工、製作和儲藏,供應皇家禮服、四季衣物、金銀珠寶等。

不過,精緻的清宮服飾只有少量產自廣儲司、造辦處及內織染局,其餘大半則由江南三織造承擔。三織造局,即江寧、蘇州、杭州織造局,是宮廷服飾的主要原料產地和服飾製作處,於順治年間設立,光緒年由綺華館取代。

在工藝方面,三處織造各有所長:江寧以妝花織造取勝,蘇州擅緙絲,杭州以刺繡見長。江寧織造主要承造大紅蟒緞、大紅緞匹、金拆纓,專門制織各種制帛,各色駕衣、絲綢和線羅等。宮中御用之錦緞,大多由南京製造,由於其錦緞美似雲霞,而被稱為“雲錦”。雲錦諸品種中的妝花是一種以挖梭為主要顯花手段的重緯織物,其色彩可高達三四十色,且不論經緯向均可隨意配色,還加飾了大量金銀線,錦面達到逐花異色、金彩輝映的效果,是我國織錦技術最高成就的代表。宮中所用的緙絲、刺繡品多產於蘇州,蘇州織造常承擔各種繡活和各類布匹的採買。其絲織品分為“上用”(帝后專用)及官用(賞賜王公官員)兩類,絲織品有綾、羅、綢、緞、紗等,尤以織宋式錦著稱。杭州織造局主要織辦紡絲、綾、杭細、各色絲線和長短不一的畫絹等,主要絲織品有綢、杭紡、杭綾、帛等,杭州織造“用絲皆重”,由於絲質好,故而持有輕薄柔軟的特色。不同製造局織出的布料上機頭均有織造款,如“杭州織造臣盛桂”、“江寧織造臣高晉”。

由於供清宮廷之所需,江南三織造在製作上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所以三織造的絲綢產品在工藝質量和花色品種方面備受讚歎,達到極高的水平。三織造織出的綾羅綢緞,被讚美為“精妙絕倫,殆人巧極而天工錯矣”,“織造府所制上供平花、雲蟒諸緞,尤精巧,幾奪天工”。

目前仍存於世的清宮服飾大部分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據資料披露,故宮博物院藏織繡服飾類文物15萬餘件;臺北故宮也藏有部分清宮服飾精品,並已將其中一部分結集為畫冊出版。

在民國期間,清宮服飾大量外流於海外和民間,現在有不少收藏家專門收藏清代服飾。有報道稱,寧波民和控股集團的董事長、收藏愛好者張亞佩藏有清代龍袍數十件,其中有12件曾公開展覽過;中國絲織品收藏家、英國古董商琳達·雷格士沃斯(LindaWrigglesworth)在近30年時間裡竭力將中國服飾發展成為吸引買家的收藏類別。由於對中國服飾的研究,琳達在電影《末代皇帝》中擔任服裝顧問,電影中的各種服裝配飾都是由她協同設計的。

服飾拍賣漸入佳境

關於清代服飾的拍賣,最近流傳著這樣一條訊息:北京永樂國際拍賣公司將於5月24日在北京銀泰柏悅酒店帶來“華彩霓裳張信哲先生珍藏清代織繡專場”,屆時將有近80件清代宮廷織繡藏品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