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弦易轍意思
注音 ㄍㄞˇ ㄒㄧㄢˊ ㄧˋ ㄓㄜˊ
拼音 gǎi xián yì zhé
釋義 易:更換;轍;車輪壓過的痕跡。琴換了弦;車子換了路。比喻改變不適宜的或錯誤的方法或態度等。
成語出處 宋 王楙《野客叢書 張杜皆有後》:“使其子孫改弦易轍,務從寬厚,亦足以蓋其父之愆。”
簡體字 改弦易辙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易,不能寫作“義”。
相似詞 改弦更張
相反詞 舊調重彈
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酷吏張湯在擔任御史期間,處理案件中每次株連處死很多人,最後自己因為個案被逼自殺。張湯的兒子張安世為人忠厚,謹慎用刑,得到漢武帝、昭帝、宣帝的重用。宋代王楙評價張安世像樂器換弦車改道一樣救了他們家
英語翻譯 change one's course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ㄍㄞˇ ㄒㄧㄢˊ ㄧˋ ㄔㄜˋ
拼音 gǎi xián yì chè
成語解釋 「改弦」,改換樂弦。語本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易轍」,改變車行方向。語本《晏子》。「改弦易轍」比喻改變制度、做法或態度。△「改弦更張」
【語義說明】比喻改變制度、做法或態度。
【使用類別】
用在「改變革新」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01>經商一途既然行不通,他就改弦易轍地寫起小說來。
<02>他都知道誤入歧途了,竟然不知改弦易轍,令人遺憾!
<03>經過長期考慮後,他決心改弦易轍,放棄目前工作,另謀出路。
<04>總經理接受了大家的建議,將營運項目改弦易轍,士氣為之大振。
<05>這個制度已經僵化了,如果不改弦易轍,如何能面對新環境的挑戰?
成語典故 1、「改弦」: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據《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引)自古以〔人來〕,未嘗有以亂濟亂,大敗天下之民如秦者也。其遺毒餘烈,至今未滅,使習俗薄惡,人民嚚頑,抵冒殊扞,孰爛如此之甚者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彫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今漢繼秦之後,如朽木糞牆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1>之,乃可鼓2>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3>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注解〕(1)更張:調整琴弦,重新張設。(2)鼓:彈奏。(3)更化:改舊換新。指政令教化的改革。2、「易轍」:《晏子》(據《意林》卷一引)晏子1>治阿2>三年,毀聞于國。景公召而問之,對曰:「嬰築蹊徑3>,急門閭4>之政,淫民5>惡之;舉儉罰偷6>,墮民7>惡之;決獄不畏強貴,強貴惡之;左右取求,非法不予,左右惡之;事貴人不能過禮,貴人惡之,是三邪毀于外,二讒去于內。臣請改轍更治,三年必有譽也。」〔注解〕(1)晏子:晏嬰(??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齊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史稱為「晏平仲」,後人尊稱為「晏子」。(2)阿:春秋時齊國地名。(3)蹊徑:小路。蹊,音ㄒ|。(4)門閭:鄉里的門。(5)淫民:邪惡不正的百姓。(6)舉儉罰偷:表揚節儉者,懲罰偷竊者。(7)墮民:墮,音ㄉㄨㄛˋ,怠慢懶惰的人民。
典故說明 「改弦易轍」係由「改弦」及「易轍」二語詞組合而成。「改弦」是出自《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所錄的〈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算是最好的樂工也無法彈奏,以此強調如果制度沒有更改,就算有賢人治國,也無法將國家治理得很好。「易轍」則是出自《晏子》,晏子治理阿地三年,結果民怨四起,齊景公知道了,就召見晏子問他是怎麼一回事,晏子就回答,因為他端正社會風氣,所以心懷邪念的人就有怨言;表揚節儉的人,懲罰偷竊的人,所以懶惰怠慢的人就有怨言;因為不畏強貴,一視同仁,所以豪富權貴就有怨言;禁止官員濫用公帑,所以下屬們就有怨言;事奉貴族不能超過禮制的規定,所以貴族們就有怨言。由此可見,這些人之所以讒謗晏子,並非因為晏子治理不好,而是因為晏子的改革,讓他們既得利益受損,所以才說壞話攻擊他。晏子又請景公不要因此而停止改革,反而要澈底放棄舊路,改行新政,這樣不出三年,就會有好的政聲。這兩個典源一用「更張」,一用「改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改弦易轍」,用來比喻改變制度、做法或態度。
近義成語改弦更張 革故鼎新
反義成語抱殘守缺 食古不化 故步自封 習故守常 墨守成規 舊調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