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養

[拼音]:weishengsu C

[英文]:vitamin C

一種重要的水溶性維生素。化學名稱為抗壞血酸。它與人體的多種代謝有關。人類不能合成及貯存維生素C,需經常不斷地由食物供給。缺乏維生素C可導致壞血病,主要病變為出血和骨骼變化,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維生素C為六碳糖(己糖)衍生物,很易脫氫而氧化形成脫氫維生素C,仍有活性,但形成二酮古洛糖酸後則失去活性(見圖)。

維生素C在乾燥條件下或酸性溶液中較穩定;在中性及鹼性溶液中極不穩定;金屬離子、光、熱及潮溼可加速其破壞。植物組織中含有抗壞血酸氧化酶,能催化其氧化破壞。所以蔬菜水果貯存過久,則其中維生素C很易氧化損失。植物中多酚類化合物,能保護維生素C,刺梨、棗、沙棘中含有大量此類物質,所以其中的維生素C較穩定。

生理功能

(1)是膠原生物合成中必須的物質。膠原是組成面板、肌腱、骨骼、軟骨及結締組織的主要蛋白質。

(2)參與兒茶酚胺合成和酪氨酸代謝。兒茶酚胺包括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是一類很重要的神經遞質。對蛋白質、脂類及碳水化合物代謝,對心血管、泌尿、消化、內分泌各系統以及情緒和體內自穩系統均起著十分重要的調節作用。酷氨酸在維生素 C參與下形成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維生素C參與酪氨酸代謝,使對羥苯丙酮酸轉變成黑尿酸排出。當食入酪氨酸較多時,維生素C需要量也相應增加,否則酪氨酸代謝不完全,尿中出現對羥苯丙酮酸及對羥苯乳酸。

(3)參與金屬離子代謝。維生素C有很強的還原性和螯合性,與許多金屬離子的吸收、轉運、分佈都有關係,比如膳食中富含維生素C,使Fe2+還原為Fe2+,鐵的吸收率可增加2~4倍;能和有毒的鎘螯合,減少其吸收。

(4)參與類固醇、藥物或毒物的羥化反應。維生素 C能促進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使血膽固醇含量下降。也能促進藥物或毒物的羥化而解毒。

(5)加速細胞內環狀核苷酸的合成,減少其分解,故有預防癌症的作用。

(6)減低血中組織胺的含量。血中組織胺過高,可引起過敏症狀,如支氣管哮喘等。

(7)最近還發現能清除自由基,因之可對抗其對人造成的損傷。

(8)有利於干擾素及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需要量及供給量

人體每公斤體重約需0.5mg,成人每日攝入45mg即可維持適當水平,多數人認為攝入量低於 6.5mg時可發生缺乏症狀。各國膳食供給量差異較大,在30~75mg間,中國1988年建議供給量為(mg/日):成人60,孕婦80,哺乳母親100,兒童30~50,食牛奶的乳兒及老年人應注意補充維生素C。

缺乏症

人工餵養的嬰兒及成人的食物中長期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者,可因為維生素C缺乏引起壞血病。由於結締組織形成不良,以致毛細血管管壁不健全,脆性增加,易於出血,常見牙齦、面板、皮下、肌肉、關節、內臟、粘膜等處的出血。骨骼病變為骨骼下出血及骨質疏鬆等。患者還可以有倦怠、乏力、食慾差、生長延緩、煩躁不安、消化不良、貧血、抵抗力弱、易感染等。慢性邊緣性維生素C缺乏表現為血漿維生素C濃度下降、倦怠、疲勞、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不正常等。經常食用含量豐富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可防治維生素C的缺乏。

營養水平鑑定

測定血漿中含量可反映膳食攝入維生素C情況;測定白細胞及血小板中的含量能反映機體內維生素C營養水平,不受短期攝入的影響;還可測尿中排出量,以判斷機體營養狀況。

食物來源

主要存在於新鮮蔬菜水果中,中國野果如刺梨、中華獼猴桃、沙棘、酸棗等含量較高,柑橘類次之。綠色蔬菜,尤其是能生食的蔬菜是好的來源。豆類含量也較多。烹調加工時損失較多,烹調時間宜短,罐頭和果汁中維生素C 完全丟失。必要時可對食物或飲料進行強化。

臨床應用

(1)是治療壞血病的特效藥。

(2)中國用於心肌病的治療。

(3)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因和酯類代謝有關,所以維生素C缺乏時,血酯升高,補充後則降低,還能使動脈斑塊中膽固醇溶解,血管韌性增加;不易發生血栓等。

(4)預防癌瘤。流行病學資料提示,癌症發病率與維生素C 攝入量成反比,其防癌機理是:阻斷致癌性亞硝基化合物合成;使病毒失去活性;破壞致癌物;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

(5)其他。防治感冒;輔助治療各種傳染病、肝膽疾患、克山病、血栓、外傷等。

參考文章

如何留住蔬菜中的維生素C?飲食為什麼牛肝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不宜同食?飲食為什麼胡蘿蔔與含維生素C的食物不能共食?飲食銀屑病選用維生素C治療要多加註意面板科與傳染白癜風患者儘量少用維生素C面板科與傳染為什麼銅鍋不能烹調含維生素C的蔬菜?飲食為什麼山楂與含維生素C分解酶的果蔬不能同食?飲食為什麼蝦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不宜同食?飲食為什麼羊肝與含維生素C的食物不可同食?飲食為什麼豬肝與含維生素C食物不能同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