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
[拼音]:baidianfeng
[英文]:vitiligo
面板顏色變白呈大小形態不同的侷限性乳白色斑片,斑內毛髮變色的慢性面板病。無癢痛感。是一種常見的黑素脫失性面板病。治療以祛風利溼、理氣活血為主。“白癜”一詞首見於隋代《諸病源候論》,謂此病是面、頸及身體皮肉色變白,不癢不痛。清代《醫宗金鑑》稱為白駁風,指出其病因是風邪使氣血失和。清代《醫林改錯》中有此病因血瘀皮裡的說法。現多認為白癜風乃是情志內傷、肝氣鬱結,復受風邪,夾溼蘊積皮內,致使氣血失和或氣滯血瘀,不能滋養面板而成。
白癜風初起常於無意中發現,或在精神受刺激後發生,部分患者伴發斑禿或神經性皮炎。皮損初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色素脫失斑,邊界相當清楚,周圍皮色較暗,表面光滑,無萎縮或脫屑。白斑的大小形態很不相同,在面部者,額、鼻、口脣周圍猶如很不規則的白色地圖;在手部者,遠看像戴了一雙破損的白色手套;在軀幹、四肢者,可呈點滴狀、斑片狀或大片,或有一些對稱,甚至整個面板變白;在口脣、陰部等黏膜者,多呈小的斑片;有的全身面板變白,毛髮也變白。白斑的數目不定,可融合成片,長期存在,也可擴充套件到一定程度後固定不變。一般無自覺症狀,少數在白斑增加或擴充套件時有輕微的瘙癢。
白癜風內治宜祛風利溼、理氣活血,用薟丸、消風散合逍遙丸加減。外治法有:
(1)有25%補骨脂酊搽患處,同時配合日光照射5~10分鐘,或紫外線照射2~3分鐘,每日一次;
(2)用鐵鏽水或白茄子蒂蘸硫黃細末搽患處;
(3)用密陀僧散幹撲,或用醋調成糊狀搽患處。針刺:
(1)區域性用梅花針刺激,白斑周圍用強刺激,有防止皮損擴大的作用;
(2)耳針取肺、枕、內分泌、腎上腺的相應點,每次選用2~3穴,單耳埋針,雙耳交替,每週輪換。其他尚有自血療法,適用於皮損範圍較小者,用針筒從靜脈抽血後,立即注射到白斑的皮下,使皮損處現青紫色時止,每週兩次,一月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