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藤根

藥材名稱:小白蒿

名稱出處:《中國民族藥志》

概況

異名:阿各(蒙族名),汗格爾(蒙藥名)。

基源:為菊科蒿屬植物冷蒿的地上部分。蒿屬全世界380餘種,中國約200種。

原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

歷史:為較常用蒙藥。唐《四部醫典》中收載有“汗巴”一名,至清《晶珠本草》中對其有較詳細的記載,雲:“汗巴”有四種,即“汗甲”、“汗格爾”、“汗曼爾”和“哈日那格”,據考證中國內蒙古所用“汗曼爾”其原植物主要是冷蒿(小白蒿)。個別地區有用同屬植物代茵陳用。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0~70cm,全株被灰白色柔毛,微有光澤。莖多叢生,基部木質化,中、上部分枝繁多。葉互生,無柄或具短柄,二~三回羽狀全裂,長0.5~1.5cm,寬約1cm,莖中部葉稍大,基部裂片抱莖成托葉狀,其餘裂片常3~5全裂,頂端裂片較大,長橢圓形;莖上部葉小,3~5全裂,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頭狀花序半球形,微下垂,排列成總狀或復總狀,花序梗短,總苞直徑2.5~3mm,密生銀白色長柔毛,總苞片3層,外層葉狀,披針形,內層卵形或寬卵形,長1~2mm,邊緣寬,背面綠色,中脈明顯,被長茸毛;花序託有多數銀白色長柔毛,長約2mm;花多為管狀,黃色或淡黃色,外層為雌花,長約2mm,雌蕊1枚,柱頭2歧,伸出花冠外;內層為兩性花,長約2mm,頂端5裂,裂片闊三角形;雄蕊5,聚藥;雌蕊1,柱頭2歧,頂端彎曲,伸出花冠外。瘦果長圓形,長約1mm,無毛。花果期7~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523頁.圖6459)

生境與分佈:生於乾旱的草原、山坡、丘陵。分佈於中國東北及河北、內蒙古、青海、新疆。蒙古,原蘇聯西伯利亞、中亞、歐洲、北美也有分佈。

生藥

鑑別:莖呈圓柱形,少數分枝,長短不等,直徑1~3mm;表面淡黃綠色,莖基部木質化呈淡褐色或褐色,密被灰白色毛茸,具縱稜;質脆,易折斷,氣微香,味微辛、苦。葉多脫落,皺縮或破碎,取完整葉溼潤後平展,可見二~三回羽狀全裂的葉片,小裂片全緣,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2~5mm,寬0.5~1mm,兩面均被白色毛茸。頭狀花序小,直徑約2mm,灰黃色,總苞密生銀白色長柔毛。氣芳香,味辛、苦。

化學性質

葉和莖中主含黃酮碳甙[1];從全草中分離出多種倍半萜內酯類化合物,為卡尼(Canin)、阿利特長尼(Arteconin)、利得亭(Ridentin)[2]及8-去氧可馬波林B(8-Desoxy-cumambrin B)[3]。

參考文獻

[1] CA 1983;98:2758a 。


[2] J Nat Prod 1981;44(6):722 。


[3] Phytochemistry 1985; 24(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