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蒲公英
藥材名稱:細草
名稱出處:《四川中藥志》
概況
異名:藻、聚藻、水藻(《綱目》)。
基源:為金魚藻科金魚藻屬植物金魚藻的乾燥全草。金魚藻屬全世界約有7種;中國產7種,其中僅1種藥用。
原植物:金魚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又名水草(江蘇),鬆藻(《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燈籠絲(廣西)。
歷史:水藻,《綱目》收入草部水草類,謂:“藻有二種,水中甚多。水藻葉長二三寸,兩兩對生,即馬藻也。聚藻葉細如絲及魚鰓狀,節節連生,即水蘊也,俗名鰓草……。入藥以馬藻為勝。”並觀其水藻、海藻的下圖與本種相似,故其聚藻似即本種。又按《植物名實圖考》藻圖的上圖,亦似金魚藻。
形態:多年生沉水草本:莖具分枝。葉4~12輪生,一~二回二歧分叉,裂片條形,長1.5~2cm,寬0.1~0.5mm,頂端帶白色軟骨質,邊緣僅一側有數個細齒。花直徑約2mm;雄花12枚,先端有3齒,苞片具帶紫色的毛,雄蕊10~16;雌花具9~11苞片,子房卵形,1室,花柱鑽形。堅果寬橢圓形,長4~5mm,寬約2mm,平滑,邊緣無翅,有3長刺,頂生刺由宿存花柱變成,長8~10mm,先端具鉤,側生的2刺生於果實基部,向下斜伸,長4~7mm,頂端漸細成針狀。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649頁.圖1298)
生境與分佈:生於池塘、河溝。中國南北各地廣泛分佈。為世界廣佈種。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
化學性質
含蛋白質,脂肪酸,生物鹼,碳水化合物等。
參考文獻
CA 1991;114:98217w。
▸ 白色蒲公英說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