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丁桂
藥材名稱:餓螞蝗
名稱出處:《中國藥用植物提要》
概況
異名:紅掌草(《峨眉藥用植物》),山豆根、大紅袍(《貴州草藥》),粘身草(《廣西中草藥》)。
基源:為豆科山螞蝗屬植物餓螞蝗全草。
原植物:餓螞蝗Desmodium sambuense(D.Don)DC.〔Desmodium floribundum(D.Don)A.K.Schindl.]
形態:灌木,高1~2m。3出羽狀複葉,小葉橢圓狀倒卵形,長5.5~9cm,寬3.5~5.4cm;先端鈍或急尖,具硬刺尖,基部楔形,下面沿脈被貼伏柔毛;葉柄長1.5~4cm。托葉小,鑽形。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長16cm,苞片披針形,長約1cm;萼齒5,三角形;花冠紫色,旗瓣圓形或長圓形,翼瓣與旗瓣等長,龍骨瓣較短;雄蕊10,子房線形,被絹毛。莢果長1.5~2.5cm,寬0.25cm;種間縊縮、密被黑褐色絹毛。種子4~7粒。花果期7~10月。(圖見《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487頁.圖477)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草地或林緣。分佈於福建、臺灣、江西、廣東、廣西及西南各地。
化學性質
含有黃酮類成分。
參考文獻
Bangladesh J Bot 1983;12(1):27。
▸ 土木認知實習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