鷩雉

藥材名稱:荔枝殼

名稱出處:《本草蒙筌》

概況

基源:為無患子科荔枝屬植物荔枝的外果皮。

原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Dimocarpus litchi Lour.;Nephelium litchi Camb.)

餘項參見“荔枝”條。

生藥

採集:食用時收集。

鑑別:外果皮不規則裂開,表面赤褐色,有多數小瘤狀突起,內面光滑,深棕色。薄革質而脆。

藥性

功效:託痘瘡,燥溼,止痢。

主治:痢疾,血崩,溼疹。 ①《綱目》:“痘瘡出發不爽快,煎湯飲之;又解荔枝熱,浸水飲。” ②《廣西中藥志》:“洗溼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9g;或入散劑。外用:煎水洗。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橡實散(《普濟方》)治赤白痢:橡實殼、甘草、荔枝殼、石榴皮,各味等份研末。每服15g,水煎,去渣溫服。

單方應用:《同壽錄》:“治血崩:荔枝殼燒灰存性,研末,好酒空心調服6g,每日1~2服。”

醫藥家論述

①黃宮繡《本草求真》:“痘瘡不起,用殼煎湯以服,蓋取殼性溫補內託之意。然性燥,用當酌症所宜,非若龍眼性主溫和,而資益甚多也。” ②趙學敏《綱目拾遺》:“或飲荔枝酒過醉,則以荔枝殼浸水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