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肉

藥材名稱:見血清

名稱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概況

異名:立地好(《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毛慈姑、巖芋(《浙江民間常用草藥》),黑蘭(《常用中草藥手冊》),鐵耙梳(《四川常用中草藥》),倒巖提、走子草(《貴州藥用植物目錄》)。

基源:為蘭科羊耳蒜屬植物見血清的全草。羊耳蒜屬全世界約250種,中國約45種。

原植物:見血清Liparis nervosa(Thunb.)Lindl.(Ophrys nervosa Thunb.),又名脈羊耳蘭(《中藥大辭典》)。與見血清同功效的本屬植物還有大脣羊耳蒜L.dunnii Rolfe(Liparis cucullata Chien),又名風帽羊耳蘭(《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發達,褐色,橫臥;假鱗莖數枚短,肉質,基部稍厚,高2.5~7cm,表面有節。葉2~3枚,薄,卵形至矩圓形,長5~10cm,先端漸尖,全緣,基部鞘狀抱莖。總狀花序疏散,長7~15cm;苞片細小;萼片和花瓣淡紫色,長約8mm,側面2枚萼片狹長圓形,背面1枚和花瓣線形;脣瓣綠紫色,卵形或倒卵形,先端鈍或凹入,基部有2個小瘤體;蕊柱白色,內彎,有翅,翅每邊有一尖角或齒。蒴果紡錘形。花期夏季。(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409頁,0812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溪邊岩石上或林下陰溼處。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大脣羊耳蒜與見血清的主要區別為葉2片,頂端鈍,總狀花序的花8~9朵,萼片頂端呈僧帽狀。(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5冊,674頁,圖8178)生於林下陰溼處。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以及山西。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化學性質

含脈羊耳蘭鹼,又名見血清鹼(Nervosine)。

參考文獻

Tetrahedron1969;25(13):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