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魚草

藥材名稱:鞭柱唐鬆草

名稱出處:《中國中藥資源志要》

概況

異名:馬尾黃連(內蒙古、寧夏),水黃連(四川馬爾康)。

基源:為毛茛科唐鬆草屬植物鞭柱唐鬆草的全草。

原植物:鞭柱唐鬆草Thalictrum smithii Boivin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高30~90cm,無毛,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基生葉在開花時枯萎。下部莖上葉為三回羽狀複葉;葉片長10~20cm;小葉草質,頂生小葉寬菱形或寬卵形,長和寬均為0.6~1.5cm,基部圓形或淺心形,3裂近中部,裂片有缺刻狀小裂片或少數小牙齒,表面無毛,脈稍下陷,背面沿稍隆起的中脈和側脈有稀疏短毛或變無毛;葉柄長1.5~5cm;托葉狹,邊緣不規則開裂。圓錐花序長10~35cm,有多數花;兩性花,雄花和雌花分別異株生長;萼片4,淡黃綠色,有時帶紫色,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1.5~2.8mm,脫落;雄蕊多數,長約6mm,花葯狹長圓形,頂端有短尖;兩性花,心皮6~9個,雌花的心皮10~20個,子房卵形,柱頭細鑽形,比子房長,有極狹的翅。瘦果卵球形,長約1.6mm,有8條鈍縱肋。花期6~7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27卷.561頁.圖版140.14~18)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300~3000m間山地、林邊、草坡或田邊。分佈於四川西部、西藏東部和東南部。

藥性

主治:《新華本草綱要》:“治頭暈、腹痛,下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