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系統動態特性

[拼音]:mianbao

[英文]:bread

以麵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輔料,加入酵母和水調製成麵糰,經發酵、烤製成表面呈棕黃色的幹皮、瓤部呈有彈性的海綿狀組織的產品。

麵包長期以來是很多西方國家人們的主食。麵包中含有一定量水分,入口接受性好,能保鮮數日,冷熱食用均可。製造過程中經過發酵,所含澱粉和蛋白質經過初步分解,再加上多孔狀的組織,攝食後消化吸收率高。隨著食品工業技術的進步,麵包製品已能較集中地大規模高效率生產。製造麵包可以分一次發酵法(直接面團法)和二次發酵法(酵面和麵團法)。二次發酵法生產的麵包,與一次發酵法的比較,具有體積大、柔軟、氣泡細密、風味好、變陳速度慢、酵母用量低等優點,但所需裝置、廠房、勞動力較多,生產週期也較長。二次發酵法的工藝流程為:原材料處理、第一次調製(酵面調製)、第一次發酵、第二次調製(麵糰調製)、切塊、搓團、中間醒發、成型、最終醒發、焙烤、冷卻、包裝。經成型並經最終醒發後的麵糰(麵包坯)送入烤爐中焙烤。現代大型烤爐多為傳送帶隧道式或疊片隧道式。烤爐分成幾段,可以控制在不同的溫溼度。0.5kg麵包在215~225℃下約需烤17~23min。

預烤麵包能使消費者免去親自制作的過程,又能吃到出爐的熱麵包。工廠將製備好的麵包坯在較低的爐溫下烤制較短時間,使澱粉糊化,麵糰外廓固定,但不使表面變成棕黃色。消費者只要在食用前將其在正常的爐溫下進行復烤,就能得到新鮮的具有焙烤香味和口感的麵包。

麵包的商品名稱很多,基本上可以分成兩大類。

(1)軟式麵包:糖、油、蛋、乳等配料量較高,成品質地較為柔軟,又稱為重料麵包、甜麵包、點心麵包。

(2)硬式麵包:糖、油等配料量較低,成品質地較硬,又稱素料麵包、淡麵包或鹹味麵包、主食麵包,一般為枕形、梭形。各種麵包共同的品質要求為表面色澤金黃或棕黃,均勻一致,光滑清潔,形狀大小一致,有香氣。橫剖面氣孔細密均勻,比容在3.4以上,富有彈性,口感鬆軟且有新鮮感,不粘,不牙磣,不酸,中心部位水分為34.0~44.0%。

參考文章

豆製品加工技術-豆茸麵包(豆餡麵包)豆製品眼表面包括哪幾部分?眼科重慶麵包麥糧食作物小麥強筋麵包粉新品系龍96-4839糧食作物麵包專用小麥品種選用及高產栽培技術糧食作物油炸麵包圈的由來飲食饅頭的營養比麵包好常識砂糖在麵包製品中的作用?常識簡述麵包生產過程。常識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重慶麵包麥糧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