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貞皮

藥材名稱:青礞石

名稱出處:《嘉祐本草》

概況

異名:礞石(《嘉祐本草》)。

基源:青礞石為變質岩類岩石。

原礦物:青礞石正品一般指黑雲母片岩或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白雲母片岩(江蘇)、綠泥角閃片岩(山東)、黑雲角閃片岩(河南、甘肅)、白雲石英片岩(河南、安徽)、角閃片岩(寧夏、福州)、綠泥石(湖北)等混作青礞石藥用。

歷史:青礞石為“礞石”釋名,最早記載於《嘉祐本草》。李時珍謂:“其色濛濛然,故名。”並說:“礞石有青、白二種,以青者為佳。堅細而青黑,開啟中有白星點,煅後則星黃如麩金。其無星點者,不入藥用。”以此表明古代青礞石有兩種,據其形態、物性及附圖互相參照來看,所指青者與現今黑雲母片岩極相吻合;所謂白者與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相似。有人據李氏所指出“煅後則星黃如麩金”的鑑別點,將上述兩種青礞石進行了煅制試驗,煅後顏色、光澤的變化均與《綱目》所述相符合,可以認為古代正品是黑雲母片岩與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為主。《中國藥典》1963年及1977年版收載青礞石,其基源皆為綠泥石片岩,自1985年版始修改為黑雲母片岩或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另據考證古代本草記載的礞石係指青礞石;金礞石系近代的商品藥材,古代本草未收載,而現代有些中醫藥文獻寫“礞石”將兩種均列入。

形態:①黑雲母片岩是一種最常見的變質岩。主要由黑雲母及少量石英、長石組成。具顯著片理構造。呈褐黑色或綠黑色。硬度較低,易剝碎,碎片呈鱗片狀。具玻璃樣光澤。 ②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為變質岩。主要由方解石、金雲母及少量絹雲母、石英組成。呈綠灰色。夾於其中小鱗片顯珍珠光澤。

產地 黑雲母片岩:主產河南新鄉;湖南、湖北等亦產。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主產浙江淳安縣。

生藥

採集:採挖後,除去泥沙和雜石。

鑑別

性狀:①黑雲母片岩 主為鱗片狀或片狀集合體。呈不規則扁塊狀或長斜塊狀,無明顯稜角。褐黑色或綠黑色。具玻璃樣光澤。質軟,易碎;斷面呈較明顯的層片狀。碎粉主為黑色或綠黑色鱗片(黑雲母),有似星點樣閃光。氣微,味淡。 ②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 為粒狀和鱗片狀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灰色或綠灰色,夾有銀白色或淡黃色鱗片。具珍珠光澤。質鬆軟,易碎,碎粉為灰綠色小鱗片(綠泥石化雲母片)和類白色顆粒(主為碳酸鹽)。氣微,味淡。

顯微 ①黑雲母片岩:薄片置偏光顯微鏡下觀察:主由黑雲母及少量石英、中長石、綠簾石組成。黑雲母薄片中呈黃褐色至褐色;片狀,依一定方向排列;正突起中度;多色性和吸收性極強,Ng、Nm為深褐色;Np黃色:Ng≥Nm>Np;最高幹涉色為三級紅;近於平行消光;正延長符號;二軸晶;負光性。石英薄片中無色透明,他形、粒狀、分佈於雲母片間;正突起低,無解理;最干涉色為一級黃白;一軸晶;正光性。中長石薄片中無色或淡灰色。他形,正突起低;可見納長石雙晶;最高幹涉色為一級灰色;二軸晶;正光性。綠簾石薄片中淡黃色;正突起高,糙面顯著;干涉色鮮豔明亮;二軸晶;負光性。 ②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薄片置偏光顯微鏡下觀察:主由方解石、白雲石、金雲母、絹雲母及少量石英組成。方解石薄片中無色透明;他形;突起有正有負;假吸收顯著;干涉色彩色高階白色;一軸晶;負光性。白雲石光性特徵與方解石近似。主要加稀鹽酸試液,前者發生大泡,後者須加熱後才能發生大泡。金雲母薄片中淡褐黃色;片狀,具微弱多色性,解理完全;正突起低(轉變綠泥石者呈淡綠色);干涉色為二級綠(轉變為綠泥石者為一級灰)。近於平行消光;正延長符號;二軸晶;負光性;絹雲母薄片中無色,有時帶有很弱的綠色;鱗片狀;干涉色絢爛五彩。

加工炮製:常用青礞石有青礞石和煅青礞石兩種。 ①青礞石:揀淨雜石,打成小塊。 ②煅青礞石:古法用大坩堝一個,青礞石4兩,打碎,入硝石4兩拌勻;炭火15斤簇定,其石色如今為度;取出研末,水飛去消毒,晒乾用。今法:取淨青礞石,置適宜容器內,在無煙的爐火上煅至紅透,取出,放涼,研碎。

貯藏:置乾燥處。

化學性質

青礞石主含含水Mg、Fe、K、Pb、Na、Ca的矽酸鹽及Ca、Mg的碳酸鹽。

參考文獻

藥物分析雜誌 1985;5(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