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運價

[拼音]:xingzheng juece

[英文]: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國家行政機關在法定的權力和職能範圍內,按一定程式和方法作出的決定。

行政決策是以國家行政機關名義作出的決定,體現國家的意志和利益。行政決策源自國家行政權力,只有賦予行政權力的組織或個人,才能成為行政決策的主體。企事業、團體、其他機關,除法律授權外都不是行政決策主體,只能在自身業務範圍內作出決定。行政決策是行政職能的表現。它須以國家法律和政策為依據,超越法定許可權和違反法定程式的行政決策無效。行政決策的物件涉及一切行政客體,包括行政組織和成員本身,及其管轄的有關企事業、團體、機關、個人。行政決策對所有行政客體有拘束力、規定力、執行力。行政決策的內容隨國家職能而擴大,包括行政機關自行處理的行政事務,以及須由國家干預的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公共事務,對於企事業、團體、機關的內部具體事務,只作方針政策上的原則規定。行政決策旨在提供有效的管理,不同於企事業單位的以營利為目的。

從程式方面看,行政決策的特點有:

(1)行政決策具有明確的行政目標。

(2)行政決策要求嚴格的邏輯推斷。

(3)行政決策須提供有益的社會效果,盡一切可能取得結果中的最大效益。但有時只能提供滿意效果,即滿足現狀的需要,不打亂穩定狀態。

(4)行政決策應具有適應性和預見性。既要隨著條件變化作相應的改變,又要對未來不確定情況作出科學預見。

行政決策從形式上看,主要由行政首長作出。但要使決策正確,不可缺少的條件是要領導和群眾、領導和專家相結合,這就是決策的民主化。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群眾參與決策是人民當家作主的表現,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科學方法。保證行政決策的正確,還要掌握各方面的資訊。決策、執行、資訊反饋、調節是決策過程的系統。大量資訊是作出科學決策的基礎;決策作出後,在執行中要通過資訊反饋檢驗決策的效果,調整不符合實際的決策。這是科學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