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赤楊

藥材名稱:卜芥

名稱出處:《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概況

異名:老虎耳(《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獨腳蓮、觀音蓮(《四川常用中草藥》),老虎芋(《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為天南星科海芋屬植物尖尾芋的根狀莖。海芋屬全世界約70種,中國約4種。

原植物: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Lour.)Schott(Arum cucullatum Lour.),又名大麻芋、大附子、老虎掌芋(雲南),假海芋、蛇芋(廣西)。

形態:多年生直立草本。地上莖圓柱形,粗3~6cm,黑褐色,具環形葉痕,通常由基部伸出多數短縮的芽條發育成新枝,呈叢生狀。葉柄綠色,長25~30(~80)cm,由中部至基部強烈擴大成寬鞘;葉片膜質至亞革質,深綠色,背稍淡,寬卵狀心形,先端驟狹,具凸尖,長10~16(~40)em,寬7~18(~28)cm,基部圓形;側脈5~8對,其中下部2對由中脈基部發出,下傾,後弧曲上升。花序柄圓柱形,稍粗壯,常單生,長20~30cm。佛焰苞近肉質,管部長圓狀卵形,淡綠至深綠色,長4~8cm粗2.5~5cm,簷部狹舟狀,邊緣內卷,先端具狹長的凸尖,長5~10cm,寬3~5cm,外面上部淡黃色,下部淡綠色。肉穗花序比佛焰苞短,長約10cm,雌花序長1.5~2.5cm,圓柱形,基部斜截形,中部粗約7mm;不育雄花序長2~3cm,粗約3mm;能育雄花序近紡錘形,長約3.5cm,中部粗約8mm,蒼黃色,黃色;附屬器淡綠色,狹圓錐形,長約3.5cm,下部粗約6mm。漿果近球形,直徑6~8mm,通常有種子1枚。花期5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13卷.第2分冊.76頁.圖版14.1)

生境與分佈:生於溪谷溼地或田邊。分佈於中國西南及浙江、福建、廣西、廣東。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泰國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均可採收,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晒乾。

加工炮製:刮淨外表的毛和黑皮,切成絲條。加鹽拌炒,炒至灰青色、水氣幹、折斷面中間無白心時,去淨鹽屑。每100kg卜芥,用鹽12~15g。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黴。

化學性質

含多種氨基酸,有賴氨酸、精氨酸、絲氨酸、穀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異脯氨酸。還有反丁烯二酸、蘋果酸、糠酸(Pyromucic acid)和β-谷甾醇。

參考文獻

中草藥 198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