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蛇藤葉

藥材名稱:徐長卿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異名:料刁竹(《生草藥性備要》),釣魚竿、逍遙竹、一枝箭(《簡易草藥》),土細辛、九頭獅子劃(《植物名實圖考》),痢止草(《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傳染病》)。

基源:為蘿眥科鵝絨藤屬植物徐長卿的根及根莖或帶根全草。

原植物:徐長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unge)Kitagawa(Asclepias paniculata Bunge),又名白細辛、對節蓮(雲南),線香草(江蘇),竹葉細辛(浙江、廣西、湖南、四川、貴州)。

歷史:徐長卿一名首見於《本經》,別名鬼督郵,唯《唐本草》另有鬼督郵,又名獨搖草與徐長卿不同。《唐本草》載:“徐長卿所在川澤有之,葉似柳,兩葉相當,有光澤,根如細辛,微粗長,黃色而有臊氣。”《蜀本草》載:“子似蘿眥子而小核”。均似本種。但考證張刻重訂李時珍《綱目》,捲上,山草類下徐長卿圖和蒙自陸刊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卷七,山草類徐長卿圖,二者圖形相同,均包括兩株植物,與現稱徐長卿不同。又唐慎微《重訂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卷七,草部上品之下的徐長卿圖:溜州徐長卿及泗州徐長卿亦均不似本種。因此,《本經》所載徐長卿是否即為本種,仍須進一步考證。《救荒本草》,捲上,草部所載:“尖刀兒苗生密縣樑家衡山野中,苗高二三尺,葉似細柳葉,更又細長而尖,葉皆兩兩插莖而生,葉間開淡黃花,細尖角兒,長二寸許,

如蘿蔔,角中有白穰及小匾黑子。其葉味甘,採葉蚩熟,水洗淘淨,油鹽調食。”根據上述描寫和原書的圖形,很可能就是本種植物。

形態: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約1m;根鬚狀,多至50餘條;莖不分枝,稀從根部發生幾條,無毛或被微毛。葉對生,紙質,披針形至線形,長5~13cm,寬5~15mm,兩端銳尖,兩面無毛或葉面具疏柔毛,葉緣有邊毛;側脈不明顯;葉柄長約3mm,圓錐狀聚傘花序生於頂端的葉腋內,長達7cm,著花10餘朵;花萼內的腺體或有或無;花冠黃綠色,近輻狀,裂片長達4mm,寬約3mm;副花冠裂片5,基部增厚,頂端鈍;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子房橢圓形;柱頭五角形。蓇葵單生,披針形,長約6cm,直徑約6mm,向端部長漸尖;種子長圓形,長約3mm;種毛白色絹質,長約1cm。花期5~7月,果期9~12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480頁.圖4914)

生境與分佈:生於向陽山坡及草叢中。分佈於遼寧、河北、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生藥

栽培:對氣候適應性較強。宜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中栽培。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四川地區2~3月播種,條播或撒播,每畝用種量2kg。播種時需將種子拌入草木灰或細土後勻撒。條播行距27~30cm,播幅10cm,深1~2cm。播後覆薄土,蓋草。出苗後揭去蓋物,進行除草、鬆土及肥、水管理。培育1~2年,於冬季或春季移栽,以行株距23~27cm穴栽,每穴栽苗2株,並澆稀糞水定根。亦可結合收穫時,進行分株繁殖,將母株掰分成數株,每株留芽1~2個,進行穴栽。栽後每年中耕除草3次,每次中耕後都要用人畜糞水追肥1次,冬季倒苗後可用堆肥或腐殖質土壅蔸。蟲害蚜蟲和椿象,可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

採集:夏、秋季連根採挖全草,紮成小把除去雜質,晾乾或晒乾;用根及根莖者除去地上部分。藥材主產於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湖北、湖南、河南。吉林、甘肅、山東、福建、浙江、江西、廣西等地用根及根莖,其它各地大多用帶根全草。

鑑別

性狀:根莖:不規則柱形,有盤節,長1~3cm,直徑2~4mm,上端有莖痕,四周生多數細長的根。根圓柱形,長5~18cm,直徑1~1.5mm,表面淡棕色或棕色,具微細縱皺紋,並有纖細的支根,質脆易折斷,斷面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細小,棕色。氣特異,味微辛,有麻舌感。全草:莖細圓柱形,表面灰綠色,基部略帶淡紫色,具細縱條紋,質稍脆,折斷面纖維性。葉紙質,灰綠色,多縱向卷折,主脈下面突出。

顯微 根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壁增厚。皮層寬廣,約佔根的2/3,細胞中含澱粉粒及草酸鈣簇晶,內皮層凱氏點明顯。韌皮部狹窄,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導管、纖維及管胞均木化。(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179頁.圖133)

理化:取樣品根粉末2g,加乙醚20ml,密塞振搖10~20分鐘,濾過,濃縮至小體積,點於膠矽G板上,以牡丹酚為對照,以環己烷-氯仿-無水乙醇(731)為展開劑,展距16cm,噴2%三氯化鐵乙醇液,丹皮酚顯紫色斑點,噴2,4-二硝基苯肼試液,丹皮酚顯橙色斑點。(圖見同上.180頁.圖134)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化學性質

全草含牡丹酚(Paeonol)約1%[1],又含有與肉珊瑚甙元(Sarcostin)、去醯牛皮消甙元(Deacyl cynanchogenin)、茸毛牛奶藤甙元(Tomentogenin)和去醯蘿眥甙元(Deacylmetaplexigenin)極為相似的物質以及醋酸、桂皮酸等[2];尚含有異牡丹酚(Iso-paeonol)、β-谷甾醇、赤蘚醇(Erythritcl)、蜂花烷(Triacontane)、硬脂酸癸酯(Stearic acid decyl ester)、十六烷[3]以及徐長卿甙(Cynapanosides)A(1)、B(2)、c(3)[4]。根含有黃酮甙、糖類、氨基酸、牡丹酚等[5]。

參考文獻

[1] 藥學學報 1963;10∶576。


[2] Chem Pharm Bull 1966;14(7):779。


[3]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 1989;20(3):167。


[4] Chem Pharm Bull 1986;34(11):4500-7。


[5] 農村中草藥製劑技術,人民衛生出版社 197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