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葉

藥材名稱:豆豉姜

名稱出處:《南寧市藥物志》

概況

異名:木漿子根(《分類草藥性》),滿山香(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過山香、槍子蔃(《廣東中藥》),山番椒、土澄茄(《中藥大辭典》),美辣傷(《新華本草綱要》),山蒼子(《全國中草藥彙編》)。

基源:為樟科木姜子屬植物山雞椒的根及葉。

原植物:山雞椒Litsea cubeba(Lour.)Pers.

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0m;幼樹皮黃綠,光滑,老樹皮灰褐色;小枝纖細,綠色,光滑無毛,枝葉具芳香味。葉柄長0.6~2cm,無毛,葉片薄紙質,互生,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13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表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具薄的白粉,兩面無毛,全緣,羽狀脈,側脈6~10對,纖細,與中脈在兩面均隆起。傘形花序單生或簇生於葉腋短枝上;總梗細長,長6~10mm;苞片4,堅紙質,邊緣有睫毛,內面密被白色絨毛;花單性,雌雄異株;每一個傘形花序有花4~6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梗長約1.5mm,密被絨毛;花被裂片6,寬卵形;雄花中能育雄蕊9,花絲中下部有毛,第3輪雄蕊花絲基部具1對有短柄的腺體,退化雌蕊無毛;雌花中退化雄蕊中下部具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短,柱頭頭狀。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4~5mm,無毛,幼時綠色,成熟時黑色,果梗長2~4mm,先端稍增粗;果託淺盤狀。花期11月至第2年4月,果期5~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840頁.圖1680)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00~2900m的向陽丘陵和山地灌叢,疏林或路邊林緣;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東南亞和南亞各地也有。

生藥

採集:9~10月間挖取,洗淨,晒乾。藥材產於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鑑別:根圓錐形,表面棕色,有縱皺和顆粒狀突起,橫切面導管明顯。質輕泡,易折斷,斷面淡黑色。氣香,味辛辣。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化學性質

根中含揮發油成分芳樟醇(Linalool)、香茅醛(Citronellal)、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phene)、香茅醇(Citronellol)、α-松油醇(α-Terpineol)、2-甲基庚烯-2-酮-6(2-Methyl-6-keto-2-heptene)[1],以及異胡薄荷醇(Isopulegol)[2]、胡蘿蔔甙(Daucosterol)[3]、山雞椒醇(Cubebaol)(1)[4]等。

葉有揮發油,其主要組成為桉油精、丁香烯(Caryophyllene)、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檸檬烯(Limonene)、γ-欖香烯(γ-Elemcne)、乙酸香葉酯(Geraniol acetate)、香茅醛、芳樟醇、松油醇等[5]。

參考文獻

[1] CA 1987;106:1573lv。


[2] 中藥材 1988;11(1):37。


[3] 中藥材 1989;12(11):36。


[4] 中草藥 1991;22(9):425。


[5] 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