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菔子

藥材名稱:下果藤

名稱出處:《雲南中草藥選》

概況

異名:嘴籤(《雲南中草藥選》),亞奔波(傣名)。

基源:為鼠李科咀籤屬植物咀籤的莖,葉。咀籤屬全世界約45種;中國約2種、2變種。

原植物:咀籤Gouania leptostachya DC.

形態:攀援灌木;幼枝無毛或被疏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2.5cm,被短柔毛;葉片紙質,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4~10cm,寬2.5~6cm,頂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波狀或具疏圓齒,上面無毛,下面無毛或沿脈有疏毛,3出脈,側脈5~6對,下面凸起;托葉披針形,早落,花雜性同株,5數,單生或數個簇生;花柄長約1mm;花排列成腋生的聚傘狀總狀花序和頂生的聚傘狀圓錐花序,長達30cm;萼片卵狀三角形,內面中肋不凸起;花瓣白色,倒卵圓形。花盤五角形,每角延伸成1個舌狀附屬物;子房藏於花盤內,3室,花柱3淺裂。蒴果偏球形,長9~10mm,直徑10~12mm,具3翅,成熟時開裂成3個具近圓形翅的分核。花期8~9月,果期10~12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769頁.圖3267)

生境與分佈:多生於低中海拔的疏林帶,攀援於樹上。分佈於廣西南部、雲南南部和西南部。印度、緬甸、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秋季採收,晒乾或鮮用。

貯藏:晒乾用者置乾燥處。

藥性

性味:澀、微苦,涼。

功效:清熱消炎。

主治:疔瘡腫毒,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雲南中草藥》:“治燒傷、燙傷:鮮下果藤莖葉,搗爛,加適量冷開水浸泡,取浸出液塗搽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