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紅袍

藥材名稱:鱸魚

名稱出處:《食療本草》

概況

異名:花鱸、鱸板、花寨、鱸子魚(《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

基源:為

科花鱸屬動物鱸魚,藥用其肉。

原動物:鱸魚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et Valenciennes)

形態:體長側扁,背腹面皆鈍圓,背部在第1背鰭起點處隆起。體長約40cm左右,中等大。吻尖,口大,稍傾斜,下頜牙長於上頜。上下頜、鋤骨、口蓋骨上都有細齒。舌平滑無齒。前鰓蓋骨後緣有鋸齒,后角下緣有3個大棘,鰓蓋後緣有一棘。鰓孔大,兩邊的鰓膜和鰓峽相連處的距離很近。鱗小,呈櫛形;側線鱗

,背鰭、臀鰭基部鱗片小。背鰭顯著分為2個,第1背鰭Ⅻ,為硬棘,以第5、6棘為最長;第2背鰭13,為分枝鰭條;背鰭起點在鰓蓋棘後。腹鰭I5,胸位。胸鰭短。臀鰭Ⅲ7~8,起點在背鰭第六鰭條下方,其中第2棘最為強大。體色背部灰白,兩側及腹部銀白,體側及背鰭上有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呈灰色,有黑色邊緣,背鰭中部有黑色條紋。

生境與分佈:性凶猛,以鱭、銀魚、鯔魚等為主食。分佈於沿海及河口和江河中。

化學性質

可食部分每100g含水分78g,蛋白質17.5g,脂肪3.1g,碳水化物0.4g,灰分1g;Ca56mg,P131mg,Fe1.2mg,核黃素0.23mg,尼克酸1.7mg[1]。臺灣產者含水分76.10%、粗蛋白1939%、粗脂肪1.16%、灰分1.16%[2]。另每100g中含維生素A180國際單位、B1130μg、B2110μg、尼克酸2.4mg[2]。

附 鱸血中含酮量與鱸的性成熟度無大關係,有色肌中較無色肌中為多[3]。

參考文獻

[1] 食物成分表.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62。


[2]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2505。


[3] CA 1939;33: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