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

藥材名稱:爬藤榕

名稱出處:《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

概況

基源:為桑科榕屬植物爬藤榕的根、莖。

原植物:爬藤榕Ficus sarmentosa Buch.-Ham.ex Smith.var.impressa(Champ.ex Benth.)Corner(F.martinii Lévl.et Vant.),又名長葉鐵牛入石(《全國中草藥彙編》),狹葉薜荔(《中藥大辭典》),紐榕(《海南植物誌》),風藤、小木蓮(浙江)。

形態:常綠攀援灌木;樹皮淺灰色;小枝灰白色,細長;芽鱗紅褐色,被毛。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rn,密生褐色毛;葉革質,披針形,長4~7cm,寬1~2cm,頂端漸尖,基部圓形稍鈍,全緣或微波狀,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白色或淺褐色;側脈6~8對,上面平,下面突起,網脈蜂窩狀。榕果成對或簇生於落葉枝葉腋或無葉枝上,球形,直徑6~7mm,表面平滑,頂部和基部的苞片較短;果柄長約10mm,雄花和癭花同生於一榕果內壁近口部,具梗;花被片3~4,倒披針形;雄蕊2枚,花葯黃色,花絲極短,癭花花被與雄花花被同數,子房球形,花柱近頂生,極短;雌花生於另一植株榕果內,具梗;花被片5~6,匙形,子房球形,黃色,具短而尖的頭狀花柱。瘦果卵橢圓形。花果期全年。(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488頁.圖976)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00~1500m的山坡、山谷及岩石旁。分佈於中國華東、中南及河北、陝西、四川、貴州。

藥性

性味:辛、甘,溫。

功效:祛風溼,舒氣血,消腫止痛。

主治:風溼性關節痛,痛風,跌打腫痛,消化不良,氣血兩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或燉肉服。

臨床應用

食療:①《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風溼性關節痛或神經痛,跌打損傷,消化不良,氣血虧虛:爬藤榕15~30g,燉豬肉吃。” ②《戰備草藥手冊》:“治婦女白帶,男性遺精、滑精:鮮爬藤榕根120g,瘦豬肉適量。用豬肉煮湯,以湯煎藥服。” ③《戰備草藥手冊》:“治產後乳汁不足:鮮爬藤榕根120g,雄豬蹄1只,甜酒適量。加水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