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樹根

藥材名稱:秈米

名稱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概況

基源:為禾本科稻屬植物秈稻的穎果。

原植物:秈稻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 Kato

歷史:中國是栽培稻最早國家之一,早在神農時代已有稻的栽培,公元2世紀許慎《說文》曰:“…粳俗杭,稴(秈之音變),稻不粘者。”日人加藤茂包等於1928至1930年間以雜種結實度及血清學研究探討栽培稻品種的親緣關係,將稻分成兩個亞種,即日本型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Kato及印度型Oryza sativa L.subsp indica Kato,經中國農業科學院對作物品種種質資源考證,秈稻應屬後亞種。

形態:秈稻的主要特徵為植株高,稈軟,葉幅寬,米粒細長,粘性小,脹性大,出飯率高於粳米及糯米。

餘項參見“再生稻”條。

化學性質

果含花生酸、山

酸、木醋酸、油酸、維生素E、生育醇。還含菊花色甙(Chrysanthemin)、角質花青素3-鼠李糖葡萄糖甙(Keracyanin-3-rhamnoglucoside)。櫻草靈(Primulin)。另皮及種子內含40%~50%碳水化物、10%~13%蛋白質、15%脂肪油、11%水,α,β-谷甾醇、8%植物酸,對氨基苯甲酸、尿嘧啶、黃質乙醇、乙醛、丙酮、丁烷戊烷、己醛、維生素B1,B6等。胚含20%脂肪油、三十烷醇、花生酸、9,10-二羥基硬脂酸、水稻酸(Sativinsaure)、麥角甾醇,脂肪油中含阿魏酸、水稻醇A(Oryzanol A),水稻醇C。精米含′78%碳水化合物(蔗糖、葡萄糖、果糖、棉子糖、麥芽糖、半乳糖)、糊精、1%類脂、7%蛋白質、1%礦物質、13%水分、少量維生素B。

附 根含玉蜀黍嘌呤(Zeatin)及其甙、葡萄糖甙和苜蓿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Tricin-7-rhamnog-lucoside)。谷芽含蛋白質、脂肪、澱粉、澱粉酶、麥芽糖、腺嘌呤及膽鹼。稻草含水稻醇、半乳糖、阿拉伯木糖、多糖。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