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盛墓雕塑
[拼音]:Daqin jingjiao Liuxing Zhongguobel
唐代碑刻。立於建中二年(781)。大秦寺僧景淨述,朝儀郎前行臺州司士參軍呂秀巖書。碑文頌揚景教在中國傳播流行的盛況,是研究唐代景教的珍貴資料。明天啟五年(1625)出土,地點有3說:一為陝西盩厔(今周至),一為長安(今西安),一為長安與盩厔之間。出土後移於西安府城西的金勝寺,1907年移入碑林。
碑全高約2.80米,寬約0.85米 .厚約0.16米。碑額題“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額上部刻立於蓮座上的十字架。碑背面無字。正面下部及左、右兩側用敘利亞文和漢文合刻70名景教僧的名字和職銜。正面碑文正書32行,行62字,分序、頌兩部分。序中記述唐貞觀九年(635)大秦國景教僧阿羅本至長安,貞觀十二年在長安義寧坊建大秦寺。高宗時準於諸州置景教寺院。玄宗時令寧國等五王在寺內建壇場,又送五聖寫真安置寺內,還令景教僧去興慶宮內作功德,玄宗並親題寺榜。肅宗時在靈武等 5郡重立景教寺院。代宗每逢誕辰對景教僧賜香頒饌。德宗時任景教僧伊斯為朔方節度副使,協助郭子儀於戎馬軍中,伊斯出資重修寺院,發揚景教。此碑被發現以後,不但為中國學者所注意,也引起了外國傳教士的興趣,但歐洲曾有人懷疑它的真實性。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其學術價值愈來愈顯於世。19世紀初,曾有人想偷運此碑出國,但未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