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託柄菇

藥材名稱:秤桿草

名稱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

概況

異名:白頭婆(《植物名實圖考》),大金刀(《中國民族藥志》),細黑升麻(《思茅中草藥》),大吳風草(《長白山植物藥志》),搬倒甑、野升麻、白升麻、土升麻(《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菊科澤蘭屬植物白頭婆的全草。

原植物:白頭婆Eupatorium japonicum Thunb.[Eupatorium fortuneiTurcz.var.simplicifolium(Makino)Nakai;E.chinensis L.var.simplicifolium(Makino)Kitam.],又名澤蘭(《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歷史:本品原植物又名澤蘭,系日本學者誤釋所致,中國藥用和本草所載澤蘭,據考原植物應為脣形科植物毛葉地瓜兒苗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中國藥典1977年》版收載。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0~200cm。根莖短,有多數細長的側根。莖直立,下部至中部淡紫紅色,常不分枝,被白色皺波狀短柔毛,後脫落。葉對生,柄長1~2cm,莖中部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至披針形,長6~20cm,寬2~6.5cm,基部寬或狹楔形,頂端漸尖,邊緣具粗齒或重粗齒,兩面粗糙,被皺波狀長或短柔毛及黃色腺點;莖葉向上或向下漸小。頭狀花序在莖或枝頂組成緊密的傘房花序;總苞鍾狀,長5~6mm,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的披針形,長1~2mm,中層和內層漸長,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6mm,頂端鈍或圓形,綠色或帶紫紅色;每頭狀花序有管狀花5朵,花冠長約5mm,白色、粉紅色或帶紫色;瘦果橢圓狀,長約3.5cm,黑褐色,具5稜和多數黃色腺點,無毛;冠毛白色,長約5mm。花果期6~11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411頁.圖6236)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撥120~3000m的山坡草地,疏或密林下灌叢中。水溼地及河岸,路邊。除新疆、西藏外幾乎遍佈中國各地。朝鮮和日本也廣為分佈。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全草或根。

藥性

性味:苦、辛,平。

功效:發表散寒,透麻疹。

主治:脫肛,麻疹不透,寒溼腰痛,風寒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為散。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四川常用中草藥》:“治脫肛,寒溼腰痛,風寒咳嗽:秤桿草9~15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