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萵苣

藥材名稱:零餘子

名稱出處:《本草拾遺》

概況

異名:署蕷子(《本草拾遺》)。

基源: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薯蕷葉腋間的珠芽。

原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歷史:《本草拾遺》謂:“此署蕷子,在葉上生,大者如卵。”“署蕷子有數種,此零餘子則是其一也。”《綱目》謂:“零餘子,即山藥藤上所結子也,長圓不一,皮黃肉白,煮熟去皮,食之勝於山藥,美於芋子,霜後收之,墜落在地者,易於生根。”綜上所述與本種相符。

餘項參見“山藥”條。

化學性質

山藥零餘子(珠芽)含(+)脫落素Ⅱ[(+)-Abscisin-Ⅱ],山藥素Ⅰ,Ⅱ,Ⅲ,Ⅳ,V(Batatasin Ⅰ,Ⅱ,Ⅲ,Ⅳ,V)等酚性植物生長調節劑,這5個化合物經波譜分析和合成分別鑑定為:6-羥基-2,4,7-三甲氧基菲(6-Hydroxy-2,4,7-trimethoxyphenanthrene)、3,3′-二羥基-5-甲氧基聯苄(3,3′-Dihydroxy-5-methoxybibenzyl)、2′,3-二羥基-5-甲氧基聯苄(2′,3-Dihydroxy-5-methoxybibenzyl)和2′-羥基-3,4,5-三甲氧基聯苄(2′-Hydroxy-3,4,5-trimethoxybibenzyl)。

附 ①從地上塊莖曾分得多巴胺和鹽酸山藥素(即6,7-二羥基-1,1-二甲基四氫異喹啉鹽酸鹽、Batatasine hydrochloride)。 ②根莖含薯蕷皁甙(Dioscin),經酸水解可得薯蕷皁甙元(Diosgenin),含量約0.1%;另含3,4-二羥基苯乙胺(3,4-Dihydroxyphenylethylamine)、兒茶酚胺(Catechol amine)、尿囊素(Allantoin)、膽鹼、多酚氧化酶、碘質、澱粉酶、澱粉、多糖、糖蛋白、多種維生素類及無機元素等。 ③山藥粘液中含甘露聚糖(Mannan)和植酸(Phytic acid),且含P約3%~4%。

另參見“山藥”條。

參考文獻

黃泰康.常用中藥成分與藥理手冊.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