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陰心包絡經
[拼音]:shiwangmo bingbian
[英文]:retinopathy
除眼底本身的疾病外,尚可由全身血迴圈障礙和代謝障礙如動脈硬化、高血壓、腎炎、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白血病等所致的視網膜病。
視網膜血管是全身唯一便於在活體上觀察的血管。許多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在視網膜上表現出特徵性的病變。故眼底表現對全身性疾病的診斷和預後的判斷,有其重要意義。
動脈硬化與高血壓性眼底改變:正常人的視網膜血管壁透明,眼底所見只是其血柱,中心有一黃色反光線,當動脈壁中層增厚有類脂及膽固醇沉著而硬化時,管壁失卻其透明度,中心光反射增寬,在動靜脈交叉處靜脈受壓而出現交叉徵。
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
多發於老年人,好發部位在視網膜中央動脈穿過鞏膜篩板處。眼底表現為視網膜動脈細直,分支呈銳角,不規則狹窄處呈白色斑點,嚴重時粥樣硬化處血管呈白鞘,甚至白線狀。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在身體內各器官分佈不均,一組動脈病變重而其他處動脈可不受侵犯或表現輕微。視網膜動脈正常,並不能排除身體他處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存在。因此眼底檢查結果,不能直接反映心肌和腦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
高血壓性小動脈硬化
高血壓所致小動脈硬化在全身為瀰漫性動脈內皮增殖和變性。視網膜動脈硬化能正確地反映其他器官如腎、腦同樣大小動脈的情況。眼底表現為:管壁透明度減低,血柱由正常紅色變為黃紅色,動脈反光帶增寬,甚至達銅絲或銀絲狀,在動靜脈交叉處,二者有共同外膜,靜脈受硬化動脈影響,在動脈血柱兩側變成尖細狀,遠端靜脈腫脹,並可有偏向移位。在靜脈跨越動脈幹之上者,靜脈隆起、變細及移位呈駝峰狀。動靜脈交叉處出現明顯靜脈被壓現象,稱為岡恩氏徵,明顯的靜脈走向偏轉者稱為薩盧斯氏徵。此外,動脈壁增厚,管徑狹窄和不規則,血管迂曲及血管旁白鞘,嚴重時發生視網膜動脈或靜脈阻塞。
老年性動脈硬化
無高血壓的老年人,視網膜動脈普遍變細、顏色淡,反光弱,走行直,分枝呈銳角,罕見動靜脈交叉徵。若合併原發性高血壓,則表現為管徑極不規則,即在無纖維變性尚能收縮的部分,表現狹窄,已有纖維性變的部分,管壁擴張,迂曲,血管色澤稍紅。上述三種動脈硬化的眼底常可合併存在或彼此影響,單憑眼底所見有時不易區別。
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
原發性高血壓病和繼發於其他疾病所致的高血壓,眼底均可受累,原發性高血壓病的早期,眼底多正常,可維持相當時間。當血壓波動增加,並達到一定高度時,視網膜動脈可出現暫時性可逆的功能性收縮。表現為管徑變細反光帶亦狹窄,可為侷限性或一致性痙攣性收縮。隨著血壓恢復正常,上述改變也可恢復正常。若血壓持續增高,視網膜動脈將發生不可逆的器質性改變,即硬化。長期或嚴重高血壓患者,由於毛細血管功能障礙,視網膜發生水腫、出血和滲出,稱為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當視神經乳頭也有水腫時稱高血壓性視乳頭視網膜病變。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顯示:視網膜動脈及毛細血管均狹窄,環繞毛細血管缺血區,有擴張迂曲的毛細血管及微血管瘤,視網膜熒光滲漏。基思和瓦格納將高血壓性眼底改變分為四級,至今仍採用。Ⅰ級,動脈輕度痙攣,病人常無自覺症狀。Ⅱ級,小動脈有硬化徵,血壓持續偏高,心腎功能尚好。Ⅲ級,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有顯著動脈硬化、滲出和出血等,血壓持續很高,有心腎損害。Ⅳ級,在Ⅲ級血管性改變和視網膜變化的基礎上發生視乳頭水腫。繼發性高血壓中,以腎臟病引起的眼底變化為多見,如小動脈痙攣,視網膜水腫、出血、棉絮狀滲出斑及視乳頭水腫。慢性腎炎合併貧血所致的眼底變化,可見視盤顏色淺淡,視網膜動脈接近靜脈色澤。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因血壓急驟升高,視網膜動脈痙攣與組織水腫均更為明顯,甚至合併滲出性視網膜脫離和視乳頭水腫。各種原因所致高血壓眼底變化,要針對病因治療。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最重要的眼部併發症。為致盲的原因之一,適宜的代謝控制和光凝治療可以延遲或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起的失明。
糖尿病患者中,約半數患視網膜病變,其發病與糖尿病病程長短和控制效果有關。發病機理為在糖尿病的病程中,除碳水化合物新陳代謝不正常外,還有一些未明確的因素可引起視網膜迴圈障礙,包括毛細血管基膜增厚,壁細胞消失,管壁的纖溶蛋白功能下降,血漿蛋白改變繼發的血粘稠度過高,紅細胞粘性異常和血流淤滯等。
眼底改變分單純性(亦稱背景性或非增殖期)和增殖期兩類。單純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在後極部及黃斑顳側首先出現小紅色斑點,即微動脈瘤和(或)出血斑,繼而出現黃色邊界清晰的硬性“滲出”,以後因毛細血管閉鎖而表現出邊界模糊的棉絮狀白斑,視網膜動脈可有硬化,靜脈不規則擴張,甚至扭曲成環套。病變進展,動脈小分支細窄,甚至呈白線狀;動脈小分支閉鎖,所供應區內大片毛細血管無灌注,組織嚴重缺血缺氧,不久即發展為增殖期。在增殖期,新生血管首先在視網膜平面,後長入玻璃體內,視盤上可有新生血管。新生血管脆弱易致出血和機化膜增殖。玻璃體視網膜機化膜收縮可引起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新生血管增殖還可侵犯虹膜與前房角。當前房角關閉,眼壓升高即併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終導致完全失明,在單純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亦可使視力減低。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顯示的微血管瘤比眼底鏡下所見為多,並能發現多處毛細血管閉鎖及早期新生血管增殖,應作為糖尿病人檢查眼底的常規專案之一,及時記錄病變的程度並可作為治療的重要依據。治療需在飲食和藥物兩方面控制糖尿病。氬鐳射凝固可直接封閉滲漏的微血管瘤或小的新生血管區。當病變廣泛尤其是大片毛細血管無灌注,宜作廣泛面積的播散性鐳射凝固,亦稱全視膜光凝(PRP),以減少促新生血管生成因子的產生,有利於已有新生血管的萎縮。可防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對玻璃體反覆出血、機化膜形成、經電生理檢查證明視網膜功能尚好者,作玻璃體切割術。
血液病性視網膜病變
血液病常致視網膜病變,部分血液病患者可能較早出現視力損害。
貧血
輕度貧血多不出現眼底改變,當紅細胞總數減至150萬/mm3以下或為正常的30%;血紅蛋白減至5g/dl 以下或為正常的30%即可發生眼底改變,視盤顏色淺淡,邊界模糊甚至輕度隆起,血管變細血柱色淡,視網膜動靜脈難以區別,不同形狀和大小的視網膜出血多分佈於視盤周圍的後極部,偶見棉絮狀白斑。黃斑中心被侵犯時影響視力。當貧血得到控制後,眼底改變可以消退,視力亦可恢復。
白血病
眼底改變與白血病中的貧血程度、血小板減少的數量、白細胞總數和未成熟白細胞比例增加密切相關。眼底呈淡黃色甚至青灰色,靜脈充盈、曲張呈臘腸狀或串珠狀,周圍可伴白鞘。視網膜有梭形白色中心的出血、偶有中心出血的白斑。嚴重病例視盤附近視網膜水腫及軟性滲出,甚至伴發滲出性視網膜脫離。
紅細胞增多症
在原發性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或繼發於先天性心臟病、嚴重肺氣腫、高山病等的代償性紅細胞增多症,當紅細胞超過600萬~1000萬/mm3時,眼底可出現典型的改變:視盤正常或充血、水腫、邊緣不清、視網膜靜脈擴張、迂曲、顏色紫暗,在動靜脈交叉處呈臘腸狀。動靜脈管徑之比可超過1:3以上,一般無視網膜出血或滲出物。
出血性紫癜
在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症,眼底常見視網膜淺層小出血,多在視盤附近,有的出血可含白色中心,偶見視網膜前出血及棉絮狀白斑。視網膜血管無明顯改變。視盤邊緣模糊,有時腫脹為視乳頭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