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莖葉

藥材名稱:蝴蝶草根

名稱出處:《貴陽民間藥草》

概況

異名:夜關門、蝴蝶草(貴州),燕尾藤(廣西)。

基源:為豆科羊碲甲屬植物擬粉葉羊蹄甲的根、莖、葉。羊蹄甲屬植物全世界約有570~600種,中國約有40種。

原植物:擬粉葉羊蹄甲Bauhinia glauca Wall.ex Benth.(Bauhinia paraglauca Tang et Wang.)

形態:木質藤本。卷鬚有分枝;葉紙質,近圓形,長5~7(9)cm;葉上緣2裂達中部或更深裂,罅口狹窄,裂片卵形,先端圓鈍,基部寬,心形至截平,上面無毛,下面疏被柔毛,脈上較密;基出脈9~11條;葉柄纖細,長2~4cm。總狀花序排列成傘房花序狀,頂生或與葉對生;花序軸被鏽色柔毛,長2.5~6cm,後脫落;苞片與小苞片線形,長4~5mm,被疏毛;萼片卵形,急尖,長約6mm;花冠白色,倒卵形,長10~12mm,瓣片近等長,具長柄,邊緣波狀;能育雄蕊3枚,花絲無毛,明顯長於花瓣片,退化雄蕊5~7;子房具柄,無毛,花柱長約4mm,柱頭盤狀。莢果條狀,長15~20cm,寬4~6cm,較薄,無毛;干時黑色。不開裂,莢果稍厚,果頸長6~10cm。種子10~20粒,卵形,長約1cm,極扁。花期4~6月,果期7~9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39卷.195頁.圖版67.1~9)

生境與分佈:生於向陽山坡陽處、疏林或山谷密林、灌叢。分佈於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挖根,除去泥雜及鬚根,洗淨,晒乾。

鑑別:根多切成斜片,厚約2mm。外表面粗糙,黑褐色略帶棕色;皮層淺棕色,心部木質,黃白色,有多數小孔。氣無,味略苦澀。

藥性

性味:澀,平。

主治:治咳嗽,遺尿,咯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者30~60g);或燉肉。外用:研末撒。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貴陽民間藥草》:“治紅崩:夜關門15g,硃紅紙1張(燒灰),陳棕9g(燒灰)。煎甜酒糟服。痊癒後,用白芍15g,牡丹根6g,燉雞1只食。” ②《貴陽民間藥草》:“治白帶:夜關門9g,白芷9g,白皮紙1張(燒灰)。煎甜酒糟服。瘡愈後用白芍15g,牡丹根6g,蒸雞1只內服。”

單方應用:①《貴陽民間藥草》:“治咳嗽咯血、吐血:夜關門30~60g,水煎服。” ②《貴陽民間藥草》:“治婦女子宮脫出:夜門關、螺絲肉。烘乾,研末,洗、服並用(內服量,夜關門15g)。” ③《貴陽民間藥草》:“治遺尿或夜間尿多:夜關門30g,先以燒酒浸透,晒乾,再用醋炒,然後燉豬肉250g,或燉豬尿

食,3日1劑,連服3劑。”

食療:①《貴陽民間藥草》:“治咳嗽咯血、吐血:夜關門30~60g,燉豬肺食。” ②《貴陽民間藥草》:“治大腸下血:夜關門30g,芭蕉根30g,薴麻根15g,皁角刺6g,黃精15g。將藥放入豬大腸內,或燉甜酒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