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魚藤

藥材名稱:鬆蒿

名稱出處:《貴州草藥》

概況

異名:糯蒿、土茵陳(《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玄蔘科鬆蒿屬植物鬆蒿的全草。鬆蒿屬全世界3種;中國產2種,均入藥。

原植物:鬆蒿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Thunb.)Kanitz(P.chmense Bge.)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可達1m,但有時高僅5cm即開花,全株被多細胞腺毛.莖直立或彎曲而後上升,多分枝。葉具柄,葉柄長5~12mm.邊緣有狹翅;葉片為三角狀卵形,長1.5~5.5cm,寬0.8~3cm,近基部葉為羽狀全裂,向上則為羽狀深裂,小裂片長卵形或卵圓形,基部略歪斜,邊緣具重鋸齒或深裂,長4~10mm,寬2~5mm。疏總狀花序腋生於莖上部,花具短柄,花柄長2~7mm;萼鍾狀,5裂,裂片披針形.長2~6mm,寬1~3mm,羽狀淺裂至深裂,裂齒先端尖銳;花冠紫紅色至淡紫紅色,長0.8~2.5cm,外面被柔毛,上脣裂片三角狀卵形,下脣裂片先端圓鈍;花絲基部被稀疏的長柔毛。蒴果卵球形,長6~10mm。種子卵圓形,扁平,長約1.2mm。花果期6~10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1258頁.2556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50~1900m的山坡灌叢陰處。中國除新疆、青海以外,各地廣泛有分佈。朝鮮、日本及原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全草。

藥性

性味:微辛,平。

功效:清熱,利溼。

主治:黃疸病,水腫,風熱感冒,鼻

,口

,牙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貴州草藥》:“治風熱表證:鬆蒿15g,生薑3片。煨水服。” ②《貴州草藥》:“治黃疸病:鬆蒿30g,巖白菜15g,黃柏皮、小黃草、木節草各9g,甘草6g。煨水服。”

單方應用:《貴州草藥》:“治水腫:鬆蒿30g。煨水,於睡前服;同時煨水薰洗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