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新婦
藥材名稱:盤羊角
名稱出處:《中國藥用動物志》
概況
異名:大角羊、羱羊、盤角子(《中國藥用動物志》)。
基源:為牛科動物盤羊的角。
原動物:盤羊Ovis ammon Linnaeus
形態:比岩羊大,體型相當粗壯,肩高大於臀高,耳小,尾甚短,短於其耳長,頦下髯須。腿短,蹄前面甚為陡直。有眶下腺及足腺,乳頭2對,位於鼠蹊部。牡獸無特殊羊臊臭,有鼠蹊腺。雌雄均有角,雄獸角大,尤以基部為甚,角尖處小,自頭頂角形為一圈多螺旋狀的圓圈。角鞘外面有明顯而狹的環稜,但近基端逐漸消失,角長可達88cm,基部寬達39cm。體背淺灰棕或暗棕色,胸腹部黃棕色,下腹及鼠蹊部白色,臀部有白色塊斑。(圖見《中國藥用動物志》.第2冊.471頁.圖477)
生境與分佈:棲息於無林的高原,丘陵地帶,喜歡在山麓開曠的各種山坡地上,有習慣喜愛的居住地段,雖經季節性遷移,仍常返回原處活動。分佈於中國西藏、西北、華北等地。
生藥
採集:四季均可獵捕,捕得後,殺死取角。
加工炮製:燒焦研末。
鑑別:為一圈螺旋狀的圓錐形,角長可達1m,基部寬達40cm,角尖漸細,角鞘外面有明顯而狹的環稜,近基端逐漸消失。
化學性質
含多肽類、角蛋白、甾類。角經酸水解後得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穀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
參考文獻
中國藥用動物志.第2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