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松子

藥材名稱:異葉蓼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異名:大萹蓄(四川)

基源:為蓼科蓼屬植物大葉萹蓄的乾燥全草。

原植物:大葉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var.vegetum Ledeb.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10~40cm;莖平臥地上或斜上伸展,基部分枝,綠色,有溝紋。葉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有葉柄,長5~15m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兩面無毛,托葉鞘抱莖,膜質,先端開裂,花1~5朵簇生葉腋,露出於托葉鞘之外,花梗短,基部有關節;花被5深裂,裂片橢圓形,邊緣白色或淡紅色;雄蕊8;花柱3裂。瘦果卵形,長2mm以上,表面有稜,褐色或黑色,有不明顯小點。花果期5~10月。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田野、路旁等處。分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本品在安徽、四川、雲南、江蘇、浙江及貴州作萹蓄入藥。

化學性質

含有Chologoga Ⅰ、Chologoga Ⅱ[1]、赤黴素、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銨[2]、D-兒茶酚、L-表兒茶酚(L-Epicalecho1),6-五倍子醯葡萄糖(6-Pentagalloyl-β-glucose)、3、6-二五倍子醯葡萄糖(3、6-Dipentagalloyl-β-glu。。se)、葡萄糖、沒食子酸、β-谷甾醇[3]。並含胱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蘇氨酸、蛋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色氨酸等多種氨基酸[4]。還含阿魏酸(Ferulic 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丁香酸(Syrmg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沒食子酸、對羥基苯乙酸、綠原酸、水楊酸、鞣酸等多種有機酸[5]和多糖[6]。

參考文獻

[1] CA 1972;76:37465a。


[2] Acta soc Botan polon 1965;34(2):21。


[3] Arch pharm 1966;299(7):640。


[4] Stud Nauchn Rab Univ Druzhby Nar 1967;(9):138。


[5〕 CA 1988;108:156523g。


[6] CA 1986;104:8543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