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艾

藥材名稱:木姜花

名稱出處:《貴州草藥》

概況

異名:野草香(《植物名實圖考》),魚香菜(貴州)。

基源:為脣形科香薷屬植物野香草的全草。

原植物:野香草Elsholtzia cypriani(Pavol.)S.Chow ex Hsu(Lophanthus cypriani Pavol.;Pogostemon cypriani(Pavol.)Pamp.;Elsholtzia communis auct.non(Coll.et Hemsl.)Diels,又名狗尾草、野狗蘭麻、野香蘇(雲南),野蘇麻(湖南、四川),牛膝、野薄荷(河南)。

歷史:野香草載於《植物名實圖考》芳草類,“莖葉微類荊芥,頗有香氣,秋作穗如狗尾巴草而無毛,開淡紅白花”。按上述及其所附圖應為本種。

形態:草本,高0.1~1m。莖四稜形,密被下彎短柔毛。葉卵形,長2~6.5cm,寬1~3cm,頂端急尖,基部寬楔形,下延至葉柄,邊緣具圓鋸狀鋸齒。穗狀花序生於枝頂,圓柱狀,長1~4.5cm,寬0.8~1cm,緊密,由多數輪傘花序組成;苞片線形,被短柔毛;花萼管狀鐘形,萼齒5,花後果萼伸長,長萼狀,萼齒細小,向前彎曲,偏向一側呈尖嘴狀;花冠玫瑰紅色,長約2mm,冠筒基部寬約0.5mm,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1.5mm;冠簷二脣形,上脣全緣或微凹缺,下脣開展,3裂,中裂片圓形,側裂片半圓形;雄蕊4,伸出,前對較長,花絲無毛,花葯卵圓形;花柱外露,約與後對雄蕊等長。小堅果長圓狀橢圓形,黑褐色,略被毛。花果期8~11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66卷.331頁.圖版69)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400~2900m的田邊、路旁、河谷兩岸、林中或林邊草地上。分佈於中國西南及陝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西。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晒乾或鮮用。

貯藏:晒乾用者置陰涼乾燥處。

藥性

性味:辛,涼。

功效:解表,清熱,解毒。

主治:感冒,鼻淵,喉蛾,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搗汁服。外用:搗敷或搗絨塞鼻。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貴州草藥》:“治傷風感冒:木姜花15g,生薑3片。煎水服。” ②《貴州草藥》:“治疔瘡:木姜花加豆豉搗絨,外敷患處。” ③《貴州草藥》:“治蛾子:木姜花搗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