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名稱:馬錢子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苦實(《本草原始》),馬前、牛銀(《本草求原》),大方八(《中藥材手冊》)。

基源:為馬錢科馬錢屬植物雲南馬錢及馬錢的成熟種子。馬錢屬全世界約200種,中國約有8種。

原植物:雲南馬錢Strychnos wallichiana Steud.ex DC.(Strychnos pierriana A.W.Hill),又名長籽馬錢、皮氏馬錢(《中藥志》),尾葉馬錢(《雲南植物誌》)。馬錢Strychnos nux-vomica L.,又名番木鱉(通稱)。

歷史:馬錢子以番木鱉之名始載於《綱目》。李時珍釋其名曰:“狀如馬之連錢,故名馬錢。”但《綱目》中附圖與木鱉子相混淆,可能李時珍當時並未見到馬錢子的原植物。但是根據其所載療效、藥性及附方,可認為即是目前所習用的馬錢子。

形態:雲南馬錢為木質大藤本,樹皮灰白色,小枝圓柱狀,卷鬚腋生。葉片革質,橢圓形,長7~12cm,寬3~4.5cm,先端急尖至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兩面均光滑無毛,葉脈為離基3出脈,在下面隆起;葉柄長5~7mm。圓錐花序頂生,長約4cm;總花梗及小花梗被短柔毛;花萼綠色,先端5裂,裂片卵形,具緣毛;花冠白色;花冠筒長約10mm,先端5裂,裂片卵形,長約4mm,內面基部被短柔毛;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喉部,花絲極短,花葯頂端具明顯尖頭;子房狹卵形,花柱細長,均無毛,柱頭頭狀。漿果球形,直徑4~6cm,熟時橘紅色。種子長圓形,長2~3cm,寬1.5~2.2cm,扁平,被淺灰棕色密絹毛。花期3~5月,果期5~8月。(圖見《中藥志》.第3冊.第2版.彩圖14)

生境與分佈:生於較炎熱的半山坡凹地、山谷蔭溼處或雜木林、樹叢中。分佈於雲南東南部。

馬錢為喬木,高約10m,樹幹直立,粗壯,樹皮灰色。葉片革質。對生,橢圓形、卵形至廣卵形,長6~15cm,寬4~8.5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至廣楔形,全緣,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4~6mm。聚傘花序頂生,直徑2.5~5cm,被柔毛;花較小,灰白色;花萼綠色,5裂,裂片卵圓形,密被短柔毛;花冠筒狀,長10~12mm,先端5裂,裂片卵形,長2.5~4mm,先端鈍,花冠筒內側近基部被長柔毛;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喉部,幾無花絲;子房上位,卵形,花柱細長,柱頭頭狀。漿果球形,直徑2,5~5cm,成熟時橙色。種子2~5,圓盤形,直徑1~3cm,表面灰黃色,密被銀色茸毛。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有栽培。主產於印度、越南、緬甸、泰國。

生藥

栽培:本品屬熱帶樹種,宜陽,怕霜凍,抗風力強,忌水澇。適在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栽種。用種子繁殖。秋季種子成熟時,隨採隨播;也可用溼砂貯藏於次年春播。播前將種子浸種2天,在陰涼處催芽,待胚根露白點時播種,按行株距33×10cm開溝點播,深2~3cm,胚根朝下,直放種子。播後覆土,保持土壤溼潤。出苗後,需勤除雜草,適時追肥,並搭棚遮蔭,乾旱季節注意灌溉。育苗1年後,苗高33cm以上時按株行距3×5m定植。栽後,每年需全面培育管理1~2次,冬季注意防霜凍。亦可採用同種馬錢不同植株之間進行芽接。

採集:秋季於果實成熟時,摘取果實,取出種子,洗淨附著的果肉,晒乾。馬錢子主產於印度、越南、緬甸、泰國、錫金。雲南馬錢主產於雲南東南部及越南。

鑑別:雲南馬錢種子扁橢圓形或扁圓形,邊緣較薄而微翹,子葉卵形,葉脈3條。

性狀:馬錢種子鈕釦狀圓板形,直徑1.5~3cm,厚3~6m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綠色絹狀茸毛,自中間向四周呈輻射狀排列,有絲樣光澤,邊緣稍隆起,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圓點狀種臍。質堅硬,平行剖面可見淡黃白色胚乳,角質狀,子葉心形脈5~7條。無臭,味極苦。

顯微 ①長籽馬錢種子橫切面與馬錢子的主要區別:表皮非腺毛長520~1040μm,寬約20μm,平直或多少扭曲,壁具9~10個縱肋,常自然分離成無色細長條狀,先端尖銳或鈍圓,基部仍互相連合,毛茸基部不規則增厚,有紋孔。(圖見《中藥志》第3冊.第2版.圖119) 粉末:灰白色,味苦(有毒)。 1)種皮表皮毛單細胞,大多碎斷縱裂,完整者長360-1152μm,直徑18~65μm,壁強木化;基部淡黃綠色,較膨大似石細胞樣,壁厚至14μm,紋孔縱裂縫狀,稍斜轉的膨大處縱長裂縫數條明顯,胞腔分枝,毛的體部斜向一方,稍扭曲,頂端鈍圓,壁有5~11條縱向脊狀增厚,胞腔斷面觀類圓形,粉碎時脊狀增厚壁易縱向裂開,成裂片束或單個裂片,裂片束宛如纖維束,略彎曲或扭轉,也有裂片不全裂開而交錯扭結成束,單個裂片直徑5~11μm,有時再2~3不完全縱裂。 2)內胚乳細胞呈多角形、長多角形或類圓形,直徑22~45μm,壁較厚或極厚,可見紋理,細胞含糊粉粒,有的可見擬晶體,並含脂肪油滴。 3)色素層棕色或黃棕色,為頹廢的種皮內層薄壁細胞,含油滴,並可見微細晶狀物。(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圖247) ②馬錢子種子橫切面:種皮表皮細胞均向外延長,並向一方傾斜形成單細胞非腺毛,長500~1000(~1700)μm,壁厚,木化,有縱脊約10條,基部稍膨大,有紋孔及孔溝,形似石細胞;表皮下有數列棕色頹廢的薄壁細胞。胚乳細胞多角形,壁厚,半纖維素性,隱約可見胞間連絲,用碘液封藏較明顯,含有脂肪油糊粉粒,糊粉粒直徑15~30μm,內含數個擬球體。(圖見《中藥志》.第3冊.第2版.圖119) 粉末:灰黃色,味苦(有毒)。1)種皮表皮毛單細胞,大多碎斷縱裂,完整者長550~1100μm,直徑25~63μm,壁強木化,基部較膨大似石細胞樣,極厚,紋孔縱裂縫狀;胞腔分枝,含黃棕色物,毛的體部向一方倒伏,圓柱形,頂端鈍圓,壁有5~18條縱向脊狀增厚,胞腔斷面觀類圓形,粉碎時脊狀增厚壁易縱向裂開,成裂片束或單個裂片,直徑3~9μm,頂端尖,斷端須狀,表面有微細的縱紋理,有時裂片再2~3不完全縱裂。 2)內胚乳細胞呈多角形、長多角形或類圓形,壁較厚或極厚(主由甘露聚糖和半乳聚糖組成),隱約可見極細密的孔溝(胞間連絲)細胞含糊粉粒,有的可見擬晶體,並含脂肪油滴。 3)色素層棕色,為頹廢的種皮內層薄壁細胞,常與胚乳細胞相連。(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圖246)

理化:①馬錢子的薄層色譜 1)取樣品粉末0.5g,加氯仿-乙醇(10∶1)混合溶劑5ml及濃氨水0.5ml,密塞,振搖5分鐘,放置2小時,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士的寧和馬錢子鹼對照品,加氯仿溶解,製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對照品溶液。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種矽膠G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濃氨水(4∶5∶0.6∶0.4)為展開劑,以士的寧、馬錢子鹼為對照。展距15cm,取出,晾乾,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對照品顯橙色斑點,供試品在與對照品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斑點。(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332-1A) 2)取樣品粉末1g,加乙醚-氯仿(3∶1)10ml,混勻後加入氨水1ml,密塞振搖10分鐘,放置2小時,不時振搖,濾過,取濾液20μl及對照品溶液點於矽膠G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氨水(4∶5∶0.6∶0.4)為展開劑,以土的寧、馬錢子鹼為對照展開後,用碘化鉍鉀試液顯色,斑點顯棕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332-1B)。 3)取樣品粉末0.5g,按“1”項下方法制備點樣液,點於矽膠G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濃氨水(8∶6∶0.5∶2)的上層液為展開劑,以士的寧、馬錢子鹼為對照展開後,用稀碘化鉍鉀試液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323-2) ②馬錢子及其炮製品的薄層色譜 1)取樣品粉末1g,加石油醚50ml,振搖放置4小時,濾過,殘渣用酸水振搖3次,每次10ml,合併酸提液,用氨水鹼化,用氯仿萃取3次,每次10ml,合併氯仿液,揮去大部分的溶劑,剩餘液點於中性氧化鋁軟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2)為展開劑,以士的寧、馬錢子鹼為對照展開後,用碘蒸氣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332-3)或用碘化鉍鉀試液趁展開劑未乾時快速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332-4) 2)取樣品粉末0.3g,加氯仿20ml,濃氨水0.5ml,輕輕搖勻,室溫放置過夜,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氯仿少許溶解後,點於矽膠G板上,以丙酮-氯仿-濃氨水(30∶15∶1)為展開劑,以士的寧、馬錢子鹼為對照展距17cm,用稀碘化鉍鉀試液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332-5) ③馬錢子與同屬植物種子的薄層色譜 取樣品粉末適量,加乙醇20ml冷浸2小時,過濾去渣,濾液蒸去溶劑,加1mol/L鹽酸液3ml溶解,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氨水調節pH至9,用氯仿3ml提取3次,濃縮氯仿溶液至約1.5ml,點於矽膠G板上,以乙酸乙酯-異丙醇-濃氨水(6∶3∶1)為展開劑,以馬錢子鹼,士的寧鹼為對照。展距17cm,用改良碘化鉍鉀試劑噴霧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332-6)

加工炮製:常用炮製品有生馬錢子和制馬錢子。 ①生馬錢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②制馬錢子 取淨砂子置鍋內,用武火炒熱,加入淨馬錢子,拌炒至深棕色,鼓起,內面紅褐色,並起小泡時,取出,除去毛放涼。供製粉或搗碎用。 此外,尚有油制,炒制,甘草制,童便制,綠豆制,姜制,甘草、香油制等炮製方法。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生品專庫保管。

化學性質

成熟種子含生物鹼1.5%~5%。為番木鱉鹼(Strychnine)(1)[1]、馬錢子鹼(Brucine)(2)[2]、可魯勃林(Colubrine)、16-羥基可魯勃林、偽番木鱉鹼(Pseudo-strychnine)番木鱉次甙(Vomicine)、番木鱉甙鹼(Loganin)[1-4]原番木鱉鹼(Protostrychnine)、4-羥基-3-甲氧基番木鱉鹼、異番木鱉鹼(Isostry chnine)[5]、15-羥基番木鱉鹼[6]、3-甲氧基甲基偽番木鱉鹼(3-Methoryicajine)[7]及一個含2個糖的甙類化合物(Cuchiloside)[8]。根皮含生物鹼約9%,有番木鱉鹼、馬錢子鹼、可魯勃林、番木鱉次鹼等,另含0.12%季銨生物鹼馬瓦箭毒素(Maracurine)[3,9]。根皮中主含番木鱉鹼、馬錢子鹼,以及少量的偽番木鱉鹼、偽馬錢子鹼等[3,9-10]。葉含番木鱉次鹼、甲基偽馬錢子鹼(Novacine)、甲基偽番木鱉鹼(Icajine),以及番木鱉鹼、馬錢子鹼、可魯勃林[3,11-15]。馬錢子經砂炒、油制後,其成分有明顯變化,從炮製後的馬錢子中分離出番木鱉鹼、異馬錢子鹼、異馬錢子-N-氧化物、異士的寧-N-氧化物和2-OH-3甲氧基異士的寧等生物鹼[16]。

參考文獻

[1] 藥材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488.[2] The Alkaloidsl chemistry ami Physiology,1950;1:376。


[3] CA 1972;76:56580a。


[4] CA 1970;73:109948y。


[5] Phytochemistry 1979;18(3):512。


[6] CA 1980;92:160536g。


[7] Phytochemistry 1979;28(2):2065。


[8] Phytocheimstry 1989;28(5):1553。


[9] CA 1966;65:3920a。


[10] CA 1969;71:109781x。


[11] CA 1969;70:84955w。


[12] CA 1953;47:5951i。


[13] CA 1968;68:22116y。


[14] CA 1968;69:57457h。


[15] CA 1966;64:9778d。


[16] 國外醫藥植物學分冊 1991;6(3):135。


[17] Shoyakugaku Zasshi,1990;44(1):42。


[18] Chem Pharm Bull 1990;38(5):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