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蘭

藥材名稱:銀硃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猩紅、紫粉霜(《綱目》)。靈砂(《證類本草》),心紅(《本草蒙筌》),水華朱(《胡演升丹煉藥祕訣》)。

基源:銀硃由辰砂礦脈Hydrargyrum中的液態汞(水銀)與硫黃為原料經人工煉製成的硫化汞HgS。

歷史:銀硃記載的文獻是(《綱目》)。李時珍釋其名曰:“昔人謂水銀出於丹砂,熔化還原為朱者,即此也。名亦由此。”並引載《胡演升丹煉藥祕訣》的煉製銀硃法。採用的原料是石亭脂和水銀,加熱升煉而成。由此證明本草所謂的銀硃正品,即為化合物硫化汞。但其所採用的原料石亭脂,而是一種粗製硫黃,含有雜質,必影響銀硃的純度,李時珍指出:“其性燥烈,亦能爛齦攣筋,其功過與輕粉同。”表明銀硃有毒,且毒性較大。近代有溼製法,有把辰砂(靈砂)用水飛法加工成銀硃。

產地 產於廣東、湖南、四川。

生藥

鑑別

性狀:銀硃為硃紅色粉末狀。質細膩、滑潤、疏鬆,手觸之染指。吸溼易結塊。無臭,無味。

理化:①取銀硃少許,置試管中,加熱灼燒,產生黃色二氧化硫氣體,能使硝酸汞試紙變黑。 ②取銀硃少許,用鹽酸溼潤後,在光潔的銅片上摩擦,銅片表現即顯銀白色光澤,加熱烘烤後,銀白色消失。 ③取銀硃粉末約2g,加王水(鹽酸3份與硝酸1份混合液)2ml,使溶解,蒸乾,加水2ml,使溶解,溶液分2支試管。一試管中加氯化鋇試液,即發生白色沉澱。另一試管中加氫氧化鈉試液,即發生黃色沉澱。

加工炮製:研磨成極細粉或用水飛法水飛成細粉。

製法:《胡演升丹煉藥祕訣》:“升煉銀硃,用石亭脂1000g,新鍋內熔化,次下水銀500g,炒作青砂頭,炒不見星。研末罐盛,石版蓋住,鐵線縛定,鹽泥固濟,大火煉之。待冷取出,貼罐者為銀硃,貼口者為丹砂。每水銀500g,燒朱422.4g,次朱120g。”溼制銀硃法:水銀675g,硫黃258g。將以上二味研極細粉末,至不見水銀硃為止,取成為黑色細粉有870g。再配質純氫氧化鉀171g,清水800g,置大面盆中,攪拌至全溶解,加入黑色細粉,不斷攪拌至全部溶合,置炭風爐上,邊煮邊不斷攪拌,約4小時,待盆中液體由黑色轉為紫色濃液體時,將盆移下,盆中約有鮮紅銀硃915g。再取面盆一隻,裝滿清水,加入氫氧化鉀315g,攪勻,倒入未乾銀硃面盆內。待其澄清後,傾取上面含有硫黃氣澄清液,再加滿水,加入氫氧化鉀,不斷攪拌,傾去澄清液,再換水,如此2~3天,換水約10餘次,以無硫黃氣為度。再將水去盡,取出沉澱,置玻璃板上乾燥(日火晒不宜久),即得淨銀硃615g。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密閉儲存。

化學性質

銀硃主化學成分為硫化汞HgS。

參考文獻

劉友樑.礦物藥和丹藥.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