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賞析及譯文

納蘭性德《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賞析及譯文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

  清代:納蘭性德

  黃葉青苔歸路,屧粉衣香何處。訊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一)

  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訊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二)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譯文

  黃葉和青苔鋪滿了回去的路,原來我們相約幽會的地方如今在哪裡?你離去後音訊杳無,平添了今夜的無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一半已經被風吹去。

  高高的樹木蕭蕭落下的黃葉鋪滿了回去的路,空中的殘月破曉的微風讓自己六神無主,竟不知在什麼地方?你離去後音訊杳無,平添了今夜的無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一半已經被風吹去。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註釋

  屧粉衣香:這裡代指所懷念之情人及與之幽會的地方。屧(xie),本意為鞋子的木底,此處與“衣”字皆以衣物代指情人。

  “秋月句”:清朱彝尊《轉應曲》詩句:“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

  木葉:樹葉。

  “殘月”句:空中的殘月破曉的微風讓自己六神無主,竟不知在什麼地方。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相思之情,詞人踏在鋪滿落葉的歸路上,想到曾經與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這條充滿回憶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卻只有無盡的懷念,胸中充滿惆悵。暮雨瀟瀟,秋風乍起,“秋風秋雨愁煞人”,吹得去這般情思,這首詞寫得細緻清新,委婉自然。委婉自然外,還有另一特點,納蘭的詞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現的情感也是“愁”,這首詞的寫法,是要寫愁而不直接寫愁,而透過其他意象的'狀態來體現這種情感。

  這首詞化用了前人的許多意象以及名句,使這首詞給人一種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覺。如“木葉”這一經典意象最早出於屈原的《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意象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予人以秋的孤寂悲涼,十分適合抒發悲秋的情緒。“曉風殘月何處”則顯然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一半西風吹去”又和辛棄疾的《滿江紅》中“被西風吹去,了無痕跡”同。

  這首詞和納蘭的其他詞比起來,風格相同,仍然是婉約細緻。這首詞幾乎每句都有不同版本,如“木葉紛紛歸路”一作“黃葉青苔歸路”,“曉風殘月何處”一作“展粉衣香何處”,“訊息半浮沉”又作“訊息竟沉沉”。且不談哪一句是納蘭的原句,這考據,現下還難以確定出結果來,但這恰好給讀者增加藝術對比的空間。比較各個版本,就“木葉紛紛歸路”一作.“黃葉青苔歸路”兩句來看,“黃葉”和“木葉”二意象在古典詩詞中都是常見的,然就兩句整體來看“木葉紛紛”與“黃葉青苔”,在感知秋的氛圍上看,顯然前者更為強烈一些,後者增加了一個意象“青苔”,反而導致悲秋情氛的減弱。“曉風殘月何處”與“展粉衣香何處”則可謂各有千秋,前者化用了柳永的詞句,在營造意境上比後者更有親和力,詞中也有悲哀的情感跡象;“展粉衣香何處”則可以在對比下產生強烈的失落感,也能增強詞的情感程度。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創作背景

  該作品於納蘭性德隨扈出巡南北,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期間。具體時間在1682年秋(康熙二十一年),作者在外忙於國家大事,無法和自己心愛的人團聚,恰巧又處於秋季到來的時節,看著眼前的秋風吹落一朵朵的黃葉,心中愁苦,思念佳人之情頓生,為了表達自己的“愁”,抒發對佳人的思念,寫出了這首詞。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