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

藥材名稱:空筒泡

名稱出處:雲南

概況

異名:懸鉤木(《中國民族藥志》),多腺懸鉤子(《貴州中草藥名錄》)。

基源:為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多腺懸鉤子的根、葉或莖。

原植物:多腺懸鉤子Rubus phoenicolasius Maxim.,又名樹莓(陝西)。

形態:灌木,高1~3m,枝初直立後蔓生,密生紅褐色刺毛、腺毛和稀疏皮刺。羽狀複葉互生,小葉3枚,稀5枚,卵形、寬卵形或菱形,長4~8cm,寬2~5cm,頂端急尖至漸尖,基部圓形至近心形,上面僅沿葉脈有伏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絨毛,沿葉脈有刺毛、腺毛和稀疏小針刺,邊緣具不整齊粗鋸齒,常有缺刻,頂生小葉常淺裂;葉柄長3~6cm,小葉柄長2~3cm,側生小葉近無柄,均被柔毛、紅褐色刺毛、腺毛和稀疏皮刺。花較少,成短總狀花序,頂生或部分腋生;總花梗和花梗密被柔毛、刺毛和腺毛;花梗長5~15mm;花直徑6~10mm;花萼外面密被柔毛、刺毛和腺毛;萼片5,披針形,先端尾尖,長1~1.5cm,在花果期均直立開展,花瓣5,直立,近圓形,紫紅色,基部具爪並有柔毛;雄蕊多數;雌蕊多數,著生於球形花托上,花柱比雄蕊稍長,子房無毛或微具柔毛。聚合果半球形,直徑約1cm,紅色,無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280頁.圖2290)

生境與分佈: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的林下、路旁或山溝谷底。分佈於中國中南地區及山西、山東、江蘇、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日本、朝鮮、歐洲、北美也有分佈。

藥性

性味:辛,溫。

功效:補腎壯陽,祛風除溼,解表退熱,活血止痛。

主治:腎虛陽痿,風溼疼痛,風寒感冒,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七珍湯散(《中國民族藥志》)治風寒感冒,熱病初起,惡寒發熱,頭身關節疼痛:懸鉤木200g,寬筋藤125g,藏木香、訶子、毛訶子、餘甘子各100g,乾薑或山柰35g。以上7味,研碎成細粉,過篩混勻。1次3g,1日2~3次,煎服。 ②二十五味肺病丸(《中國民族藥志》)治各種肺病引起的咳嗽、發燒、胸脅痛、呼吸急促、痰帶膿血、盜汗:懸鉤木、甘草各150g,訶子130g,石灰華、餘甘子、寬筋藤、肉果草各100g,毛訶子、生草烏各80g,秦艽花、藏艾菊各75g,蒂達、洪連、鴨嘴花、榜嘎、藏木香、葡萄乾、沙棘膏各70g,巖白菜60g,朶架、白胡椒、無莖芥各50g,牛黃30g。以上25味,除沙棘膏、牛黃外,其餘粉碎成細粉,過篩,加入牛黃細粉,混勻,用沙棘膏加適量水泛丸,乾燥即得。每10丸重5g,1次2~3丸,1日2次,早、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