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筆海膽
藥材名稱:香圓
名稱出處:《物類感應志》
概況
異名:香圓杯(《山家清供》),枸櫞、香櫞、佛手柑(《綱目》),春櫞、秋櫞(《吳郡志》)。
基源:為芸香科柑桔屬植物香圓的果實。
原植物:香圓 Citrus wilsonii Tanaka(C.grandis L.Osbeck var.shangyuan Hu)
歷史:香圓最早見於《物類相感錄》,謂:“香圓蒂上安芋片,則不
”。《桔錄》謂:“香圓木似朱欒,葉尖長,枝間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長如瓜……葉可以藥病”。而在中國一些古籍和歷代本草中,由於香圓與香櫞同音,又都是芸香科柑桔屬植物,常將二者相混。如《綱目》謂:“枸櫞,釋名香櫞,俗作圓,佛手柑……產閩廣間,木似朱欒,而葉尖長,枝間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實狀於人手指,俗呼為佛手柑。”以上這段文字李時珍把香櫞的產區,佛手的果實,香圓的形態三者合而為一。又如《花鏡》謂:“香櫞,俗作圓,一名枸櫞,木似桔而葉尖長,枝間有刺,花之色與香亦類桔,其實正黃色。”所載並非香櫞,而是香圓。香圓與香櫞除果實都極芳香外,其形態特徵、地理分佈、藥用價值等各不相同。香圓為高大喬木,嫩枝綠色,葉柄與葉片間,有明顯的隔痕,葉翼心形,花單生或叢生,無花序,白色,果實卵圓形,囊瓣大,尚能分離,性較耐寒,分佈於長江中下游諸省。香櫞為叢生性灌木或小喬木,嫩枝帶紫紅色,葉柄與葉片間隔痕不明顯,有時無,葉翼不發達,總狀花序,花蕾紫紅色,花瓣內白外紫,果實形狀多樣,一般為長圓形或長橢圓形,囊瓣細小,彼此不易分離,極不耐寒,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和廣西、雲南南部。香圓果實除清供、作枯餅外,幼果多作枳殼或枳實,由於經濟價值不高,栽者寥寥,很難見到。
形態:高大常綠喬木,老枝硬挺,上具針刺,嫩枝綠色,柔軟而圓渾。葉互生,單身複葉;葉柄長12~3.0cm,葉翼心臟形,寬1.2~2.0cm,;葉片卵狀長橢圓形,長5~11cm,寬2~5.5cm,上面深綠色,下面綠黃色,無毛。花兩性,單生或叢生於葉腋,白色;萼片5,銳三角形,無毛;花瓣5,長圓形,長2.0~2.5cm,寬09~1.0cm;雄蕊27~28,常3~7條彼此結合,高出於柱頭。果實卵圓形,縱徑9~10cm,橫徑9~9.5cm,黃橙色,鮮亮,極芳香,油胞平生或凹入,頂部帶有環形乳頭狀凸起;果皮不易剝離,厚達1cm;囊瓣10~11,排列不甚整齊,中心柱充實;汁胞長紡錘形,灰黃色,味極酸,不堪食用;種子每果80顆以上,一半以上發育不充實,長卵圓形,上具稜紋,多胚,子葉白色。花期4月中下旬至5月初旬,果實成熟期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圖見《安徽經濟植物誌》.上冊.524頁.圖674)
生境與分佈:零星栽培,多生長於房舍前後。分佈於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化學性質
含揮發油0.3%~0.7%,油中主成分為枸櫞醛、薴烯、二萜烯。
參考文獻
中草藥學.上冊,江蘇人民出版社,197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