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子草

藥材名稱:巖敗醬

名稱出處:《內蒙古中草藥》

概況

基源:為敗醬科敗醬屬植物巖敗醬的全草。

原植物:巖敗醬Patrinia rupestris(Pall.)Juss.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狀莖粗壯,有濃烈的臭醬氣味。莖1至數枝叢生,被短糙毛。基生葉叢生,葉柄長2~4cm,或幾無柄,葉片倒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羽狀分裂或不分裂而具缺刻狀鈍齒;莖生葉對生,具短柄或幾無柄;葉片長圓形或窄長圓形,長3~7cm,羽狀深裂至全裂,具3~6對側生裂片,裂片條形至線狀披針形,邊緣具鈍齒或全緣。復傘房聚傘花序頂生,花密而小,具3~7枝對生分枝,花序軸和梗均被粗白毛和腺毛,最下分枝處總苞葉羽狀全裂;花萼小,萼齒5;花冠黃色,漏斗狀,基部成短細筒,筒基一側有淺的囊腫,花冠裂片長圓形至卵圓形;雄蕊4,花絲2長2短;子房下位,圓柱狀,基部有小苞片。瘦果倒卵圓柱狀,背部貼生有橢圓形大膜質苞片,果苞長圓形至倒卵形,頂端有淺3裂。花期7~9月,果熟期8~9月中旬。(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325頁.圖6064)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400~1800m的山丘頂部、乾燥的石質山坡巖縫、草旬草原、山坡樺樹林緣、山溝及楊樹下。分佈於中國東北及河北、內蒙古、山西。原蘇聯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秋採收,晒乾。

化學性質

含揮發油、咖啡酸、綠原酸、山柰酚、槲皮素和芸香甙[1,2]。

參考文獻

[1]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47。


[2]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