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黍子

藥材名稱:棉毛紫菀

名稱出處:《青藏高原藥物圖鑑》

概況

異名:江鬆美多(藏族名)。

基源:為菊科紫菀屬植物厚棉紫菀的全草。

原植物:厚棉紫菀Aster praninii(Drumm.)Y.L.Chen(Chlamydites praninii Drumm.;Aster gossypiphorus Ling)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或斜升,粗壯,多分枝,被厚棉毛,後脫毛。匍枝細長,有線形和叢生的莖及蓮座狀葉叢。莖直立或斜升,高4~10cm,不分枝,與葉兩面同樣被長達3mm的密棉毛,基部為枯葉柄所圍裹。下部葉與蓮座狀葉下部漸狹成長柄;葉片匙形或線狀匙形,長1~5cm,寬4~8mm,中部葉長圓狀匙形或匙形,長可達3cm,寬可達7mm,疏生;上部葉線形,常圍裹總苞。頭狀花序徑可達4.5cm,單生於莖端;總苞鍾狀,長約1.3cm,徑達2.5cm;總苞片約3層,外層的長圓狀披針形,漸尖,被厚棉毛,內層的線狀披針形,僅上部被棉毛;緣花舌狀,管部長約3mm,舌片深藍色,長10~16mm,寬約3mm;中央管狀花橙色,管部長約2mm,上部或僅裂片被長達1.4mm的灰白色密毛,裂片長約1mm。瘦果扁,狹長圓形,長約3mm,寬約0.8mm,兩面各有1肋,被密絹毛;冠毛汙白色或帶紅褐色,長達7.5mm,有多數近等長和外層的較短的微糙毛。花果期8~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74卷.233頁.圖版59)

生境與分佈:生於雪線以上的山坡草地或石上。分佈於西藏南部。

藥性

性味:《新華本草綱要》:“苦,寒。”

功效:消炎止痛。

主治:各種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