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咳藥

藥材名稱:小過路黃

名稱出處:《四川中藥志》

概況

異名:風寒草、小風寒(四川),瞎眼蛇藥(江西)。

基源: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植物臨時救的全草。

原植物:臨時救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又名聚花過路黃(《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歷史:臨時救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雲:“臨時救,江西、湖南田塍、山足皆有之。春發弱莖,就地平鋪。厚葉綠軟、尖圓、微似杏葉而無齒。莖端攢聚,二四對生,下大上小。花生葉際,黃瓣五出,紅心,頗似磐口臘梅,中有黃白一縷吐出。”考其圖文,即為本種。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匍匐或上部傾斜,長6~50cm,密被多細胞捲曲柔毛,下部常生不定根。葉對生,莖頂的2對近密聚,卵形至寬卵形,長1.5~4cm,寬7~30cm,兩面均疏生具節糙伏毛,近邊緣有暗紅色至黑色的腺點。花通常2~4朵集生於莖端,成近頭狀的總狀花序;苞片近圓形,較花長或稍短;花萼5深裂,裂片狹披針形,長約6mm;花冠黃色,喉部紫色,長9~11mm,基部合生部分長2~3mm,5裂,裂片頂端有紫色小腺點;雄蕊5,稍短於花冠裂片,花絲基部聯合成約2.5mm的筒。蒴果球形,直徑3~4mm。花期5~6月,果期7~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274頁.圖4502)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高可達2100m的水溝邊、田塍上和山坡林緣、草地陰溼處。分佈於長江以南以及陝西、甘肅南部和臺灣省。緬甸、越南等國也有分佈。

生藥

栽培:適應性較強。宜在疏鬆、肥沃、溼潤的砂質壤土種植。用分株繁殖,於2~3月早春栽種。將老株翻蔸,按植株生長情況掰分成若干單株,每株應帶根系。以行株距各23~26cm開穴栽種,深7~10cm,每穴栽苗2~3株。栽後覆土壓實,施稀人畜糞水,再蓋細土。返青生長後,結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越冬前可施腐熟堆肥或草木灰。連續收穫3年後,植株須翻蔸另栽。

採集:春、秋季採收,晒乾或鮮用。

貯藏:晒乾用者置陰涼乾燥處,防黴。

藥性

性味:微辛、苦,溫。 ①《草木便方》:“微辛、苦、微溫。” ②《常用中草藥治療手冊》:“微辛、苦、微溫。” ③《中藥大辭典》:“辛、甘、微溫。”

功效:祛風散寒,止咳化痰,消積解毒。

主治:風寒頭痛,咽喉腫痛,咳嗽痰多,小兒疳積,腹瀉,蛇咬傷。 ①《草木便方》:“治臍風腹痛,痰嗽,咽喉風痺,蛇傷。” ②《四川中藥志》:“除風,清熱。治腹瀉。” ③《常用中草藥治療手冊》:“祛風散寒,止咳。治風寒頭痛,身痛,咳嗽。” ④《中藥大辭典》:“祛風散寒。治感冒咳嗽,頭痛身疼,腹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臨床應用

配伍應用:①配左轉藤、車前草等,治淋症。 ②配大過路黃、短葉水蜈蚣等,治溼熱咳嗽。 ③配石菖蒲、艾葉等,治實證胸痛。 ④配鳳尾草、山楂等,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⑤配海金沙、水燈心等,治泌尿系統結石。 ⑥配青蛙七、扇子七等,治毒蛇咬傷。

方選和驗方: ①利泉湯(《中草藥臨床實驗錄》)治淋症:左轉藤30g,小過路黃15g,車前草30g,萹蓄30g,薺菜15g,馬牙半支15g,虎杖10g。用水煎取2次,混合當茶飲,1日服1劑。 ②過路黃湯(《中草藥臨床實驗錄》)治溼熱咳嗽:大過路黃15g,小過路黃15g,短葉水蜈蚣15g,鼠麴草20g,絲瓜藤20g,鳳尾草15g,吉祥草20g,土牛膝10g。 ③《中國民間草藥方》:“治實證胸痛:石菖蒲20g,小過路黃20g,艾葉20g,刺梨根20g,野地瓜藤20g。將藥物搗爛加熱,外熨燙胸、背患處,1日2次。”